}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咨询>> 咨询详情

    主犯逃了 抓到了几个从犯 这个事情警察会怎么处理 是要抓到主犯从犯就完了还是 主犯拿手机卡诈骗

    湖南-永州公安国安人气( 回答(6)发表于:2020-08-13 17:51

    主犯逃了 抓到了几个从犯 这个事情警察会怎么处理 是要抓到主犯从犯就完了还是 主犯拿手机卡诈骗

    6位律师回答

    未到所面谈,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顾问团律师–大律师网

      18046294923(咨询请说明来自大律师网)

      咨询我
      湖南 永州 解答问题:6051条

      我国刑法规定从犯依照事情后果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团伙诈骗六万行为涉嫌诈骗罪,属于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r><b>法律依据</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br>

      回复于 2021.08.05 14:43

    • 顾问团律师–大律师网

      18046294923(咨询请说明来自大律师网)

      咨询我
      福建 福州 解答问题:42383条

      根据《刑法》等其他法律法规,在犯罪活动中起辅助作用的主体称为从犯,处罚的程度是按照事情的实际情况以及和结果而断的,一般轻伤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自首的应在原有基础上减免。
      <br><b>法律依据</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十七条


      <br>

      回复于 2021.08.05 15:17

    • 顾问团律师–大律师网

      18046294923(咨询请说明来自大律师网)

      咨询我
      天津 天津 解答问题:9048条

      (一)是否存在疑罪的情况。(二)被告人是否有自首或立功情节。(三)是否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或不起主要作用的。这也主要考虑其主观恶意不大。(四)行为人的危险性。如行为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并且对周围人的危险性特别大,则不宜适用死缓。(五)受害人及其他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果事情的起因是由于被害人引起的,那么也应当适当考虑死缓。(六)是否可能是活证据.比如行为人是一个特大犯罪集团的知情人,如把他判为死刑立即执行,可能使这个特大的犯罪集团的线索就此中断,因此可适当考虑死缓,不失为上策。
      <br><b>法律依据</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条


      <br>

      回复于 2021.08.05 16:06

    • 顾问团律师–大律师网

      18046294923(咨询请说明来自大律师网)

      咨询我
      湖南 永州 解答问题:5890条

      我国刑法规定从犯依照事情后果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团伙诈骗六万行为涉嫌诈骗罪,属于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r><b>法律依据</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br>

      回复于 2021.08.05 14:43

    • 顾问团律师–大律师网

      18046294923(咨询请说明来自大律师网)

      咨询我
      北京 昌平区 解答问题:5890条

      根据《刑法》等其他法律法规,在犯罪活动中起辅助作用的主体称为从犯,处罚的程度是按照事情的实际情况以及和结果而断的,一般轻伤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自首的应在原有基础上减免。
      <br><b>法律依据</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十七条


      <br>

      回复于 2021.08.05 15:32

    • 顾问团律师–大律师网

      18046294923(咨询请说明来自大律师网)

      咨询我
      江苏 常州 解答问题:9101条

      (一)是否存在疑罪的情况。(二)被告人是否有自首或立功情节。(三)是否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或不起主要作用的。这也主要考虑其主观恶意不大。(四)行为人的危险性。如行为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并且对周围人的危险性特别大,则不宜适用死缓。(五)受害人及其他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果事情的起因是由于被害人引起的,那么也应当适当考虑死缓。(六)是否可能是活证据.比如行为人是一个特大犯罪集团的知情人,如把他判为死刑立即执行,可能使这个特大的犯罪集团的线索就此中断,因此可适当考虑死缓,不失为上策。
      <br><b>法律依据</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条


      <br>

      回复于 2021.08.05 16:05

    热门推荐
    在线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