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工伤认定超一年时效起诉赔偿诉讼失败案例

发布时间:2018-05-07 17:29:28 浏览:0
  在我国关于工伤认定时效的规定中,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接下来大律师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工伤认定超一年时效起诉赔偿诉讼失败案例。

工伤认定超一年时效起诉赔偿诉讼失败案例

  2013年1月起,刘某在a公司从事车床工作。2013年4月3日,刘某在上班过程中,被车床弄伤手指。经送往医院救治,于2013年7月31日治愈出院。a公司为刘某支付了住院期间的全部医疗费用,并向刘某支付从受伤至今的生活费。2014年9月15日,刘某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当地人社局以刘某申请已超过《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受理时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刘某也未就此提起行政诉讼。2014年10月9日,刘某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a公司按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相关费用,仲裁委未予受理。2014年11月23日,刘某到当地法院起诉,请求支付相应的工伤待遇20余万元,法院也驳回了刘某的诉讼请求。

  【评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以及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规定,可见工伤认定和工伤等级鉴定是处理工伤劳动争议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必要前提条件。

  其工伤认定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是一种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无权对劳动者是否构成工伤作出认定。刘某受伤是事实,但其在未对该损伤是否属工伤进行认定的情况下,即以工伤赔偿为由提起诉讼,要求按照工伤待遇支付其相应费用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故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本案中,刘某因超过工伤认定时限,未能获得工伤鉴定,其丧失了行政救济,但其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普通民事侵权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获得人身伤害等赔偿。

  相关知识

工伤申报期限有多长

  关于工伤申报期限,在《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中有相关的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工伤认定办法》第四条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由此可以知道一般工伤申报期限是一年。

  以上就是大律师网小编针对工伤认定超一年时效起诉赔偿诉讼失败案例的问题,所做出的整理整理。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大律师网小编整理的案例,可以对工伤认定时效的相关法律知识有所了解。如果大家遇到相似的情况,不知道怎么解决的话,可以到大律师网来。

(编辑:沐夏)

法律讲堂相关文章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4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