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2018借款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几天?

发布时间:2018-07-16 15:39:14 浏览:0
  在生活中很多人有时都会出现经济紧张的情况,就是通过借款来解决问题,有些人会订立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凭证。那么您们是否知道2018借款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几天呢?接下来大律师网的小编将对此问题整理了相关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2018借款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几天?

  (一)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1、借款的出借日期不能确定的,出借人主张借款期间利息的,由出借人对出借日期承担举证责任,不能确定时,从主张提出之日开始计算利息;如借款人主张借款已超过诉讼时效的;应由借款人对出借日期及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不能确定时,从主张提出之日开始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2、对借款的还款期限约定不明,即借据只有出借的日期和金额而没有还款日期的问题。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作为债权人的出借人,有权随时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归还借款。出借人在没有行使催告权之前,不知道也不应该知道其权利可能被侵害的事实。只有在出借人行使催告权以后,借款人在被催告的合理期间内没有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义务时,出借人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可能受到了侵害,此时才具备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前提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出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借款人以诉讼时效抗辩的,应由借款人对超过诉讼时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于这种情况,诉讼时效应从出借人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起算,不能确定时应当适用最长20年保护时效的规定来确定时效。

  (二)未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重新计算。”

  1、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

  2、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债权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时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要再次重新计算,且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的限制。但主张诉讼时效中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3、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第88条: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而其两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若债权人未曾主张债权,就不能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借款合同保证担保的内容有哪些?

  1、签订保证合同的主要依据和目的;

  2、保证人的名称、地址、注册资本、开户银行及银行帐户;

  3、保证人所担保的借款合同的编号、名称及其签订的时间、地址;

  4、借款合同中的借款数额、货币种类、借款用途、期限、利率和计息方法;

  5、借款人偿还借款本息的资金来源和偿还方法。

  6、保证人予以担保的数额、期限;

  7、保证的方式;

  8、合同当事人协商议定的其他条款。

  以上就是大律师网的小编整理的有关“2018借款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几天”的全部内容,借款人以诉讼时效抗辩的,应由借款人对超过诉讼时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于这种情况,诉讼时效应从出借人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起算,不能确定时应当适用最长20年保护时效的规定来确定时效。如需解决更多法律疑问,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编辑:小思)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4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