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成都律师 >> 成都动态

多重“身份”只为打赢这场阻击战

大律师网 时间:2020-02-24
导读:武侯区龙祥路4号,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坐落于此。从外面看,一切平静,当走进这里,你会发现这里是疫情防控阻击战斗中的重要阵地。 市疾控中心团队战斗在一线,岗位不同,分工不同,却有同一个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

武侯区龙祥路4号,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坐落于此。从外面看,一切平静,当走进这里,你会发现这里是疫情防控阻击战斗中的重要阵地。

市疾控中心团队战斗在一线,岗位不同,分工不同,却有同一个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支持,给政府当好参谋,打赢这场阻击战。

昨天,记者走进多重身份下的这个团队。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案例分析

精算师应急指挥中心

24小时运转 汇总全市疫情数据分析研判

疾控中心一楼一间办公室里,挂着一块巨大的屏幕,上面实时显示着关于疫情的各种数据,底下坐着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正对数据进行分析,这里就是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中心。

你别看他们年轻,他们可都是疾病防控的中坚力量,精通卫生统计的专业技术人员。昨天下午,当记者来到应急指挥中心时,综合协调信息组组长、应急与业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庹晓莉对记者介绍说,这里要24小时监测汇总疫情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然后做出研判,为动态调整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执行的很多关于疫情防控的政策,都是以这里的分析研判结果为参考推出的。

窗外是难得的冬日暖阳,里面的人却没有一个出去晒一会太阳。我们这儿千万不能出错,必须百分百准确,一个数字、一个小数点都不能错。一位技术人员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这里是两班倒状态,还承担了对全市疾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的职能。通过视频会议,连线中国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区县疾控中心,及时获取最新的防控技术要点,指导和规范基层做好防控工作。

工作人员正在处理送检的样本

猎毒人微生物检测中心

排除法揪出标本 最终确诊为四川首例病人

目前在成都片区,共有4家实验室检测确诊新冠肺炎,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中心就是其中之一。据微生物检测中心科长孟建彤介绍,1月中旬,首例疑似病例的标本送达检测中心,当时没有防控方案、没有检测方法、没有新冠试剂,怎么办用排除法!抽丝剥茧,排除不是流感、不是非典、不是腺病毒、不是支原体,随着20余种病原微生物被排除,怀疑圈越来越小,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病人曾在武汉工作过,高度怀疑就是新冠肺炎病例。于是立即把标本送到省疾控中心,1月21日最终确诊。正是由于首例确诊病例的及时发现,成都市甚至四川省的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开始一一落地,为赢得防控有利局面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我们每天要检测大量的标本,可以说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中心卫生主管技师陈振华说,他已经加班了七八个通宵,孩子也被送回了广元苍溪的老家。疫情就是命令,我们在岗位上就要尽职尽责,本来疾控中心就承担着保卫大家健康生活的使命。他说。

从采集标本到最终出检测结果,平均要10个小时左右,我们不敢有半点马虎。已经加班5个通宵的孟建彤说,目前实验室是4班倒的工作状态。

福尔摩斯流行病学调查组

不遗漏任何一个线索 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流行病学调查几个字多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市疾控中心也有流行病学调查组,如果说从字面上难以直观理解,我们可以换个说法,他们就是福尔摩斯。

当有确诊或疑似病例出现,福尔摩斯们便出动了。了解传染源,追踪发病后的活动轨迹,从时空层面通过逻辑推理,迅速锁定密切接触者。不遗漏任何一个线索,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找到密切接触者,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隔离医学观察,及早发现可疑病例,防止疫情蔓延,同时也为病例临床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传染病防治科副主任医师冯静说。

袁某就是一个例子。他从合肥到成都,在汉口停留5小时,1月17日回到成都后即出现发热、咳嗽,1月27日到医院就诊,在这期间,他在成都去过哪些地方,接触过哪些人,活动轨迹是怎样这些细节都必须调查清楚。最终,一切都被调查清楚,和袁某共同生活、共同就餐的密切接触者全部被找到,及时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同时进行逐一排查,相继发现并确诊3例相关病例,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

录制健康教育宣传片

科普先锋宣传组

跑赢谣言消除恐慌 把防护知识教给大家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处理佩戴过的口罩成都疾控小姐姐手把手教你》《快递会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小区有人被确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咋办》这些既实用又能消除市民恐慌的科普宣传都出自市疾控中心宣传组之手。

昨天,当记者来到宣传组时,他们正紧张地忙碌着。工作人员正在制作海报,权威专家正在录制如何进行办公室和居家消毒的视频。我们要最快速最科学最权威地发声,跑赢谣言,消除恐慌。同时又要做好科普,把正确的防护知识教给大家。健康教育材料编辑科科长周谨说,目前,已经制作了不同种类的科普宣传材料,有视频、广播、动画、海报、折页、小册子等多种形式。让大家做到科学认识,科学防护。

加大宣传的力度,不仅通过自己官微、官网和微博,每天推送科普防治知识,还和成都日报、成都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合作,同时通过网络分享给区县,共同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及时向公众发布中心在疫情防控中采取的措施办法,引导全市人民减少群众性集会。本报记者 何良 摄影 胡大田

原标题:多重“身份”只为打赢这场阻击战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