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赣州律师 >> 赣州动态

迈入高铁时代 江西“南大门”敞得更开

大律师网 时间:2020-01-17
导读: 人民网赣州12月30日电疾驰的高铁动车组停靠在崭新的赣州西站。从省会南昌出发到赣州,最快旅行时间从原来4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以内。12月26日,昌赣高铁开通。在赣州市境内,设有赣州西站、赣县北站、兴国西站,恰......

人民网赣州12月30日电疾驰的高铁动车组停靠在崭新的赣州西站。从省会南昌出发到赣州,最快旅行时间从原来4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以内。12月26日,昌赣高铁开通。在赣州市境内,设有赣州西站、赣县北站、兴国西站,恰如一份重磅的年终大礼,令老表们收获满满、喜出望外。

借助昌九、合福、沪昆铁路,昌赣高铁融入全国快速铁路网,结束了赣北与赣南中央苏区无高铁动车通行的历史。交通的便捷极大地缩短物理距离,赣州与南昌变得更“亲近”,江西实现市市通动车。同时,作为江西的“南大门”,赣州加强与珠三角、闽东南、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互联互通,“朋友圈”热闹起来。

道路通,人气旺,百业兴。近年来,赣州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连续三年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第一名,2018年生产总值增速列全省第一,预计贫困人口将从2011年底的194.88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2.8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6.71%降至0.37%。

昌赣高铁开通后,驶入赣州西站的高铁动车组车身印有“红色故都客家摇篮”的宣传字样。艾鑫/摄

客似云来,红色研学、文旅项目人气旺

“1996年京九铁路开通,妈妈带着我看火车长什么样;如今,昌赣高铁开通,我能带着儿子坐高铁去往全国。”见证家乡的发展变化,32岁的兴国人卢婷打心里底感到高兴。

搭乘昌赣高铁,由北向南驶入赣州市的第一站是兴国,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将军县。苏区时期,仅有23万人口的兴国,参军参战的就有9.3万人,为国捐躯5万多人,其中姓名可考烈士23179名。

“潋江书院距今已有280余年的历史,同时它也是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堪称红色和古色结合的典型。”身为江西省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的卢婷拿起话筒,娴熟地向游客介绍道。潋江书院不仅是她儿时的乐园、当地人的骄傲,而且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越来越为人所熟知。“今年国庆黄金周,我们的接待人数达1000人次,游客数量直线上升。昌赣高铁开通后,预计会有更多游客坐高铁来书院参观。”红色旅游火了,2018年赣州仅红色培训、红色研学团队人数高达20万人。

另一边,白马庙、中心戏台、文创小店……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人声鼎沸,古色建筑尽显宋城古韵,文化地标变身“活招牌”。12月29日,第二届章贡文化旅游节就在此举办,听小曲儿、赏非遗、画瓷画、看古籍、品小吃,主办方打出“乘着高铁游章贡”的口号,游客纷至沓来。与历史文化街区相距离不过6公里,施工现场如火如荼,赣州方特复兴之路文化科技主题园红色旅游项目正在加紧推进,计划2020年4月开园试运营。

新年春节将至,昌赣高铁恰逢其时加入春运“阵容”,探亲、旅游,迎来送往的八方客有了一个新选择——江西赣州。而在此之前,赣州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卯足劲练内功,只为亮出特色名片“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生态家园”。今年1-10月,赣州接待旅游人数10783.3万人次,同比增长23.3%,旅游综合收入达1090.8亿元,同比增长22.6%。

郁孤台文化历史街区内游人如织。艾鑫/摄

筑巢引凤,有志者追梦不必远行

令张晨博没想到的是,大学毕业后原计划在深圳打拼,今年3月,包括自己在内的20多人科研团队齐刷刷调到赣州。他所在的生物医学科技公司总部位于沈阳,其关联公司在德国柏林。为啥选择赣州

“以前科学家不愿意到赣州来,说回一趟上海很远,现在高铁开通了,很方便我们引进人才。”章贡区有关干部对此颇有感触。“不满周岁”的赣州市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约80人的人才团队里有近30人来自北上广深,成了“赣才回赣”的示范平台。

近年来,赣州紧盯“两城两谷两带”和各地首位产业发展,做优做强脐橙、蔬菜、油茶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产业升级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其中,江西省首个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已落户国家级人才32名,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人、院士8人、国家特聘专家18人、享受“国贴”专家3人。

休闲小吧、雅致书屋及“拎包入住”式高层次人才住房一应俱全,偌大的园区清新明亮、朝气蓬勃。这里留住人才的秘诀不单靠高颜值的硬件环境,更靠完备的政策保障和实在的服务配套。赣州经开区制定最高“6个2000万”项目资助和最高600万元人才津贴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18条吸引大学生就业创业和18条招才引才留才的优惠政策;出台关于推进人才住房建设的意见,计划5年内筹建人才住房7500套,实行“五折租、八折售”。同时,建立每名高端人才一名区领导、一个部门、一名副科干部对口服务的“三个一”服务机制,协助人才解决项目建设、融资贷款、签证办理、子女入学等各类问题,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发展好。

赣州敞开怀抱,求贤若渴,背后是与人才、企业携手发展的大计驱动。伴随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的发展壮大,赣州将重点发挥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桥头堡作用。

赣县区五云镇种植示范基地内,双臂自走式喷灌机正在给蔬菜苗浇水。艾鑫/摄

种菜不看天气“脸色”脱贫致富底气强

赣县区被纳入国家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范围,由于当地有着“小气候”的先天优势,蔬菜长得特别好,不少赣州市民都认准“五云桥”牌无公害蔬菜买,该区也获评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尽管已过冬至,在规模化的蔬菜大棚内,依旧绿意盎然,西红柿、辣椒、茄子的小绿苗正在“喝水”,长势喜人。

“瞧!有这个‘大家伙’帮忙,3个人一天下来育苗4万株不成问题,以前靠纯人工,3个人忙活一天也不过育苗1万株。”赣县区五云镇五云村种菜大户陈世炳指着眼前的自动播种机赞不绝口。

“春种果菜类,冬栽叶菜类,想要菜能卖好价就得育苗抢在前头。”这两天,64的陈世炳有了新身份——五云村现代化育苗中心技术员,负责教村民操作自动播种机、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五云镇智能化育苗中心是赣州市首个数字化嫁接苗基地,采用国际领先的设施设备结合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实现育苗全自动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缩短了育苗周期,年均育苗能够达450万株,移栽大田种植2000亩。

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增量提质的关键抓手。五云镇引入山东寿光堃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蔬菜产学研中心,实施“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基地+科院院所+校企”等的发展模式,集科技示范种植、龙头企业引领、菜农自产自销为一体,让农产品变成“俏商品”的同时,帮助当地村民脱贫增收。仅樟树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已辐射带动18户贫困户参与蔬菜产业发展,实现全村菜农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户均2.3亩提升到户均4.5亩,亩产值翻三番。

赣州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创新启动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打造超百个旅游扶贫重点乡镇,形成“旅游+产业+扶贫”的精准脱贫模式,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65.2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18.9万。

昌赣高铁的开通,赋予了赣州厚积薄发的良机,北上南下不再遥远。我们期待着,在赣州国际港“买全球、卖全球”的带动引领下,加速形成一个全方位开放式的江西“南大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