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哈尔滨律师 >> 哈尔滨动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宜居美丽冰城

大律师网 时间:2019-10-23
导读:推进哈尔滨“国际湿地城市”建设,组建专家团队制定湿地发展目标和风格定位,提升哈尔滨湿地旅游形象,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改变农业发展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从源头上阻止农业生态污染的继续蔓延;坚......

推进哈尔滨“国际湿地城市”建设,组建专家团队制定湿地发展目标和风格定位,提升哈尔滨湿地旅游形象,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改变农业发展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从源头上阻止农业生态污染的继续蔓延;坚持规划先行和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原则,大力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调动节能减排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18日,市政协将围绕“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协商,为此,由市政协和哈报集团共同打造的“陈政协热线·委员会客厅”专栏,连线采访了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助力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发挥湿地资源优势

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珍爱大江大河、耕地、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发展的关系。”市政协委员孟祥庄认为,哈尔滨是获得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认证的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这对哈尔滨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应大力推进哈尔滨“国际湿地城市”建设,组建由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生态、规划、建筑、风景园林等多专业组成的专家团队,制定我市湿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风格定位,确立各个湿地和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功能定位、景观特色,在国际和国家标准的框架下,制定各级各类湿地和湿地公园的细则要求,使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打造哈市鲜明的湿地特色,提升哈尔滨湿地旅游形象,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让湿地这一良好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哈尔滨的产业优势和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加大对湿地公园保护的技术投入,根据各个湿地的环境特征,建立湿地生态监测网络,运用物联网与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湿地公园的生态信息系统网络,对湿地内的生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各项监测数据结果提出科学保护措施,同时,将湿地生态监测情况对公众、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开放,接受公众监督,提高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监管力度。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引导广大市民爱护自然、尊重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养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市政协委员杨晓娣建议,选择哈市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生物多样性和优良生态系统的地点作为全市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实践基地,供全市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作为接受生态文明教育、认知生态环境、培养生态文明情怀、树立健康积极生态观的重要场所。设立生态文明教育馆,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和交流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激发广大市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热情,共建生态宜居的美丽哈尔滨。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管

市政协委员姜鸥建议,改变我市农业发展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从源头上阻止农业生态污染的继续蔓延。大力推广种植产业模式生态化,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示范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肥使用量,增施有机肥,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工作,实行政府引导、农药经营者回收、资质企业处理、农业生产主体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回收处理模式,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协同监测,加强预警信息报告。加强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监测管护,做好外来生物入侵监测与防治。强化农业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破坏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违法案件。

姜鸥委员表示,应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将水稻种植区域全部纳入秸秆机械灭茬深翻还田作业范围,对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秸秆采取机械化捡拾打捆、粉碎深翻还田和秸秆收储加工等方式综合利用。实行春秋两季常态化监督检查,有效遏制秸秆焚烧行为。加强农膜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严禁生产和使用厚度0.01mm以下地膜,建立残膜回收加工机制,鼓励引导加工企业在覆膜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建立回收网点,加大残膜治理,开展降解膜应用配套技术、高强度地膜替代产品、地膜回收机械、地膜综合利用技术等试验示范活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燥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实现源头减量。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水生生态保护,推进畜牧业、渔业绿色发展。

市政协委员高璇建议,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基层监管力量,逐步设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在乡镇政府建立环保检查员制度,不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强化农村生态环保舆论引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美丽农村。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高标准推进“垃圾分类”

市政协委员翟国勋建议,坚持规划先行和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原则,编制哈尔滨市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重点编制节煤、节电、节水、节油、节粮、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中长期规划,为工农业节水、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制定常态化节能减排奖罚措施,调动节能减排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节能低碳减排工作,对政府办公楼、大学大所、大中型企业等公共机构率先推广实行中水回收利用、智慧供热、节电技术。严格落实可再生资源、现有再生资源、餐厨垃圾、污水、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快清洁能源、环保装备开发推广,加强城市和工农业节水,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生态经济,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政协委员李丹建议,高标准推进哈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上海学习通过立法明确垃圾分类投放是垃圾产生者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明确处罚标准,提高个体违约成本,让广大市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加速垃圾分类处理软硬件设施升级,适时淘汰设施陈旧的小型垃圾中转站,建设一批集分拣、垃圾中转等功能于一体的设施,强化末端处理标准。学习广州黄埔区先进经验,实行“楼道撤桶、源头分类、定时定点、守点督导、标签识别、积分奖励”等多项措施,以垃圾产生的干湿类别进行分类,在机关食堂内安装食物垃圾处理器,将残羹剩饭、鱼刺骨头、蔬菜梗叶、瓜皮果壳等有机垃圾研磨成糨糊状、液状,随着水流直接从下水道管排出。

李丹委员认为,应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提升公众自觉性,大力开展“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坚持“教会一个孩子、引领一个家庭”的理念,持续与各中小学校开展共建培训活动,让广大市民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