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举案说法

夫妻间忠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大律师网 时间:2020-02-18 浏览:126
导读:忠诚协议,就是男女双方在婚前或婚后,自愿制定的有关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恪守婚姻法所倡导的夫妻之间互相忠实的义务。忠诚协议的内容由夫妻双方自行约定,通常情况下,如果违反约定,过错方将在经济上对无过错方支付违约金、赔偿金、放弃部分或全部财产的协议,现实中还有以保证书、"空床费"等形式存在。那么,这种“自创的”忠诚协议是否有效,是否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案例吧!

夫妻间忠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案情介绍】

  2008年10月,王某丽与刘某华结婚。婚后,王某丽发现丈夫刘某华与其前女友关系暧昧,交往频繁,但刘某华声称俩人属正常交往。在此情形下,2009年5月王某丽与刘某华签订夫妻忠诚协议,约定刘某华应忠诚于婚姻,如出现婚外情等情况,刘某华应赔偿王某丽30万元或放弃等值的夫妻共同财产。2011年6月,王某丽在掌握刘某华出现婚外情证据的前提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离婚并支持夫妻忠诚协议的约定内容。

 【案件分歧】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该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认定,存在以下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无效说:认为夫妻忠诚协议限制了宪法所赋予公民的人身自由,有限制离婚自由之嫌。此外,夫妻忠诚协议属于身份协议,不为合同法所调整;

  第二种意见是有效说:认为夫妻忠诚协议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是对婚姻法第四条的夫妻忠实义务的具体化;

  第三种意见是无强制力说:认为夫妻忠诚协议本身并不违法,但若一方不履行,司法也不能介入强制履行,应由道德规范来调整。

 【小编评析】

  我们在这里更倾向于认同第二种意见,即认为本案的夫妻忠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应当得到支持,理由如下:

  首先,对于不忠事项及其法律后果,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是有明确规定的,但只规定了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不忠事项,且未对具体的法律后果如赔偿金额等作进一步规定。我们在这里认为,对除了重婚、同居外的其他不忠事项以及不忠行为的具体法律后果,夫妻双方有意思自治之合法性与正当性。

  过多纠缠于婚姻法第四条究竟是属法定义务还是道德义务并无意义,因为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对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不忠事项加以制裁,便说明夫妻相互忠实就是一项法定义务,否则该条规定就缺乏法理基础。至于说夫妻忠诚协议限制了宪法所赋予公民的人身自由,更是站不住脚,因为,夫妻忠诚协议主要是针对婚外情等背离婚姻的不忠行为进行规制,我们认为这并不属于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如果是在要说有的话,难道要说是对发生“婚外情”自由的限制吗?显然这不是正确答案。此外,夫妻忠与不忠并非归属身份范畴,而是夫妻身份关系下的具体事务安排。身份协议是为创设或解除身份关系而达成的基础性协议,并在此基础上经过相应的法律程序(如行政登记)形成或解除身份关系。如离婚协议属解除夫妻关系的身份协议,但要解除夫妻身份关系,仍须经过离婚登记。所以,夫妻忠诚协议不是身份协议,因为其并不为创设或解除身份关系而提供前提。

  据此,我国婚姻法虽然没有对重婚、同居等不忠事项的具体法律后果,以及除重婚、同居外的不忠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但也未禁止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故可推定对于不忠事项及其具体法律后果,诸如不忠事由、承担责任的方式及数额等,可由夫妻双方自行约定。该约定只要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便具有法律效力。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