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山区律师 >> 金山区动态

待泾村从一座大型花海出发,奏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舞曲

大律师网 时间:2019-01-18
导读:眼下,已进入腊月,但在金山花开海上生态园,300亩梅花即将迎来热闹的盛花期。正是岁末年初,园区负责人盘点一年收成:这一年,生态园做到了月月有花可赏,全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门票收入350万元。此时,在生态园一旁......

  眼下,已进入腊月,但在金山花开海上生态园,300亩梅花即将迎来热闹的盛花期。正是岁末年初,园区负责人盘点一年收成:这一年,生态园做到了月月有花可赏,全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门票收入350万元。

  此时,在生态园一旁的待泾村,村党总支书记姚民军也在算账花开海上的门票收入,有10%是村里的分红;同时,周边的林下停车场收入全归村里;此外,村民还拿到了流转费、打工收入等四金、五金;未来,村里10%的闲置农宅,还有大文章可做……

  从一座大型花海出发,悄然奏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舞曲这座昔日的穷村,如今已摇身成为远近村子羡慕的对象,并吸引年轻人纷纷回乡施展拳脚。而这些,才只是一个开始。

  金山正在努力成为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先行区必须先‘富’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金山区委书记赵卫星告诉记者,接下来,金山将通过激发农村三块地的活力、三产融合的动力、社会资本的引力,不断探索完善村级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机制,让乡村振兴在金山全面开花。

  穷村,如何成了网红景点

  74岁的徐连生,是待泾村16组的村民。虽然已是退休年纪,但他并不愿意闲着,而喜欢每天在花开海上待着,在园中种树、种花、施肥、拔草,忙得不亦乐乎,那里空气好,还可以和老伙计们一起干活聊天,开心啊。

  说起去年收入,老徐颇为自豪:我在生态园打工,每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另外,我每月还有2500元的养老金。家里4.5亩承包地,已经流转了出去,每亩每年有800元流转费。一年下来,我和老伴收入加起来有八九万元,根本花不完……目前,像老徐这样,待泾村常年有120位村民在生态园打工,高峰时更可达到160人。

  这样的好日子,徐连生们以前想也不敢想。要知道,长期以来,待泾村可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这里位于朱泾镇的最西面,村民去一趟镇上都不容易,更别提引进产业项目了,于是,村民以前只能去隔壁枫泾镇打工;更让人头疼的是,由于地势低洼,村民种庄稼也难有好收成。于是,早在十多年前,村里只好把部分土地流转出来,提供给一家公司种植苗木。

  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激活低效土地、给农民带来真金白银这成为摆在朱泾镇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了反复思考和研讨,镇里最终决定走以乡村游带动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2014年,朱泾镇调整规划,从村民手中流转出土地,引进社会资本杭州蓝天园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1984亩林地进行整体开发,其中600亩用于打造花开海上生态园。

  2016年10月,花开海上生态园开园,凭借绚烂花海的超高颜值一炮而红,很快成为沪上市民竞相打卡的网红景点。开园才两年多,这个偏远乡村里的生态园,已累计接待游客60万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大项目探索了与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从社会资本进入待泾村伊始,朱泾镇就和项目运营方达成共识,企业只有做好对乡村的反哺,才能获得长远发展。朱泾镇党委书记李士权告诉记者。

  根据约定,因共享了村里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生态园每年门票收入的10%返还给待泾村,作为分红收益;生态园西侧,45亩林下停车场可停2000辆车,由村里负责运营管理,收入也全归村集体所有;生态园招工,优先面向待泾村村民提供岗位,去年一年村民通过打工增收250万元左右;蓝天园林所开发的1984亩林地,流转费比面上同类土地高5%,今年将突破每亩900元……此外,待泾村的4000多位村民,还可持年卡随时去花开海上免费游览。

  激活乡村资源,培育特色产业

  光靠大项目反哺还不够。眼下,朱泾镇、待泾村正在积极盘活乡村资源,以更好地承接花开海上带来的人气,培育美丽乡村的特色产业。

  最近,在花开海上生态园西侧,新建的30个小木屋一字排开,今后将用于展销金山的各类特色农产品。36岁的戈永军,去现场考察了一番后,有了新主意:现在,自家大米主要在网上销售,今后还可以在家门口展示,在游客中打开销路。

  戈永军是待泾村种粮大王戈秀根的儿子。以前,戈秀根只种4亩多地,辛苦一年也没什么收入。但几年前,在村里鼓励下,他承包了140亩水稻田,种植两个品种的优质稻米,一种是早上市的国庆米,一种是有香气的软米,年收入一下子提高到了8万元,比过去增长了几十倍。

  2017年,待泾村和中国银行开展城乡党建结对,中国银行向村民开放网上商城销售渠道,老戈的儿媳将自家大米卖到了互联网上,获得了优质优价。过去,一斤稻谷收购价只有1元多,去年我家大米卖到了每斤5.5元,增收明显。2018年,儿媳帮忙,线上卖米,让老戈的家庭农场收入增长到了11万元。

  老戈承包的正是待泾村16个家庭农场之一,他也是村里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建设的首批受益者。这两年,待泾村获得了市、区、镇2100多万元的支持,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建成了2700亩高标准粮田,2580亩的有机水稻及小麦种植区,并组建4个合作社、16个家庭农场,以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带动农民增收。

  待泾村秀泾4组的黄建军,也将获得增收的新机会。他家三层小楼,位于一条小河边,大约300多平方米,平时只有老父母住在里面。前不久,村书记姚民军找到他,说村里将选择第一批4户农家进行试点,将闲置农宅打造成为特色民宿,建成后,村民既可以每年获得一笔租金收入,还可以为民宿提供保洁等服务,再获得一笔薪金收入。对这个计划,王建军欣然同意,很快将和其他村民一起签约。

  这4户将被率先打造成样板,未来还将有更多农户加入进来。姚民军告诉记者,现在,全村1200多户村民农宅中,大约有10%的比例完全没人住,算下来就有100多栋闲置农宅,此外,还有大量的农宅只住了一两位老人。所以,盘活闲置的农民宅基地大有可为,也可以更好地为市民游客提供服务,满足他们渴望在美丽的花海附近吃饭、住宿的需求。

  不仅如此,金山区还在花开海上区域规划了102亩集体建设用地,下一步打算在精品酒店的建设中,探索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开发,加快打造集休闲、文创、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农村集体经济获得长效增收。

  农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村集体建设用地待泾村正通过盘活农村三块地资源,一步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清代船坊旁,庄阿姨的守护和期待

  周末,不少游客还从花海逛到了村里。以后,村里游客会越来越多,到那时候,我家小菜园吃不完的蔬菜也不愁卖了。站在家门口,66岁的庄阿姨兴致勃勃地对记者展望起了将来。

  她家门前,就是沪上有名的清代古船舫遗址。2016年初,这里发现了七根石柱子,后经专家的发掘、考证,这里是一座清代古船舫遗址,也是上海市首个经正式发掘、与水下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半淹没遗址。遗址发现之初,所在的蔡家楼河道淤积,周围一片脏乱差,但现在,河边竖起了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古色古香的古船舫已经被还原呈现出来,清清的河水绕着船舫柱子流过……岸边,是一整条的蔡家楼埭,埭前的道路平整开阔,家家户户建了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一眼望过去俨然一座小型公园。

  庄阿姨的丈夫老朱,其实就是古船舫家族的后人。所以,庄阿姨也自觉当起了文化遗址和美丽乡村的守护人。记者采访当天,一名工人随手把一个废桶扔进了河里,庄阿姨看见后立刻上前大声批评,并要求现场施工人员赶紧把桶捞上来。

  指着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的两个垃圾桶,庄阿姨还认真地讲解起来:苹果皮、山芋皮、土豆皮,都扔在湿垃圾桶里;场地上扫起来的树叶等,扔在干垃圾桶里;塑料瓶、硬纸板,是可以回收卖钱的,就放在家里;废弃电池是有害垃圾,装在小袋子里,挂在垃圾桶外边,等人来收走……

  随着产业兴旺起来,待泾村的环境也越来越美。这两年,村里除了拆违、种树,还整修了10多公里的道路,并将全村所有14条河道全部进行了整治……去年一年,市、区、镇各级在这里投入超过1.2亿元,待泾村的角角落落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我已经不想去‘花开海上’了,你说为啥因为我们村也变成了大花园了,每天就在家门口逛逛不是更方便!76岁的李惠英幽默地对记者说道。

  乡村振兴,农民不是旁观者,而要一起参与进来,共建共治共享。为此,待泾村在村民中培育建立路长、河长、埭长、桶长4支队伍,广泛开展入户宣传教育。其中,桶长队伍于去年6月成立,专门负责垃圾分类指导工作。垃圾分类做得好的村民,会得到一枚特制硬币,到年底可以兑换礼物。通过这种润物无声的治理方式,垃圾分类在待泾村正成为一种时尚,自觉守护家园的庄阿姨们越来越多。去年底,待泾村正式被评为了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李惠英是待泾村3组的村民小组长,也是一名当了几十年老生产队长。对于村里的变化,她至今还有点难以相信:以前,村里组织大家去枫泾新义村参观,我们还很惊叹、羡慕。没想到,现在,待泾村也成了吸引别人来参观的美丽乡村!因此,她把自己客堂间打造成了最美党建服务站,经常和党员、村民们一起讨论,如何在点点滴滴中守护好美丽的乡村家园。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