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专题新闻 >> 新闻详情

电信诈骗源头缺乏有效管制措施

来源:专题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16-05-19 浏览:
导读:电信诈骗源头缺乏有效管制措施

  电信诈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随着254名大陆犯罪嫌疑人被中国警方押解回国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人们不禁想问,电信诈骗为何屡禁不止?

 

  隐蔽化作案,产业化发展,企业化运作,跨境跨国犯罪——这是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的一个发展趋势。从近年来电信诈骗的大案要案中可见,每挖出一个案子,就牵连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动辄跨国跨境,涉案资金上千万元的也不鲜见。

 

  此次警方在印尼抓获200多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大部分是从境外向境内拨打诈骗电话的“电话组”成员。打造境外“电话组”,犯罪团伙近年来已经形成一整套流程。

 

  从以往的报道来看,实施电信诈骗主要借助两条渠道,一是通信线路,二是银行网络。骗子通过通信线路与事主联系,进行诱骗;事主受骗,把钱存入“安全账号”,骗子通过银行网络将钱快速提走。由于这两条渠道一直监管不力,犯罪成本低、收益大,极大诱发了犯罪,这也是电信诈骗屡打不绝的主要原因。

 

  除去受骗者警惕性不高等因素外,电信和金融系统也应该承担一些责任。

 

  从电信层面看,部分电信运营商、电信增值服务商在将业务层层转包后,并未采取有效的监管机制,因此违规经营、管理松懈的现象较为普遍。

 

  例如,一些地方电信产品登记管理不够规范,消费者不需实名登记也可买到群发短信卡、SIM卡等。犯罪分子可以大肆购买手机卡,用于拨打诈骗电话、发送诈骗短信。诈骗得手后,迅速销毁卡号,再购买新卡继续作案。

 

  从金融层面看,有些银行对批量开卡、委托办卡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犯罪分子可以通过一些渠道轻松获得“无名银行卡”,在作案后将其扔掉,逃避追捕。此外,近年来,随着在线支付的普及,犯罪分子开始利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通过套取被害人银行账号、密码、网银动态口令后迅速转账钱款。

 

  由此可以看出,制度上的缺陷,导致电信诈骗屡禁不止,而电信诈骗本身又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破获有很大难度,破案成本非常高。

 

  数据显示,近几年来,电信诈骗案件以每年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15年1至8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1.7万起,同比上升31.5%。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2014年电信诈骗给广大用户造成损失超过一百亿元。15年1-8月份,损失已近百亿元。

 

  电信诈骗已经成为全球问题,不仅在中国有,在东南亚、欧美甚至非洲都不同形式的存在,粗略估算,已经蔓延到全球30多个国家。其中,印尼、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由于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成为诈骗团伙“电话组”比较青睐的落脚点。据统计,境外打入中国的诈骗电话中,印尼占了近1/5。

 

  面对猖獗的电信诈骗,老百姓该如何避免呢?

 

  去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公安部、工信部、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等2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国打击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针对电信诈骗这一社会顽疾,特别是犯罪行为依然猖獗的当下,防范对策还得与时俱进。

 

  从老百姓自身而言,首先防电信诈骗首先需要端正心态,切莫贪心。其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犯罪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再有,无论何时都不要轻易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关系人的身份信息,通讯工具、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从相关监管机构来看,由于电信诈骗的两个关键环节“诈骗电话”和“银行转账”在目前尚没有“源头”管制措施,而通信业务和金融产品的某些安全隐患,在某种程度上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

 

  犯罪分子利用电信开办业务中的漏洞,以欺骗、隐蔽方法得到电信运营商网络支撑,是其实施犯罪的必要条件。从这一点上,电信运营商在办理业务等审核机制还上应加大严谨力度,其次,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要到位。这里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还有房地产商、银行等等。

 

  当然,电信诈骗要“防”,也更要“堵”,国家还要对电信诈骗者加大惩治力度。

 

(编辑:文子)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