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劳动合同可以规定违约金吗?2020劳动合同违约金多少钱?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0-04-02 浏览:
导读:劳动合同是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最有利的证据,对双方权利义务也做了有效的规范,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专项培训亦或是签订了保密协议,提前辞职或者违反保密协议是需要支付违约金的,大律师网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相关内容,那么,劳动合同没到期能辞职吗?劳动合同可以规定违约金吗?2020劳动合同违约金多少钱?下面,一起去阅读了解吧。

劳动合同没到期能辞职吗?

劳动合同可以规定违约金吗?2020劳动合同违约金多少钱?

  法律直接规定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虽然直接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单方面的劳动合同解除权,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为了兼顾用人单位的利益,所以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是需要一定的程序的,这个辞职的程序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要提前三十天通知,试用期的要提前三天通知。劳动者在享有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时,也应当依法照法律规定遵守解除劳动合同程序,即劳动者在正式用工期应当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主要目的是便于用人单位能有只够的时间补充劳动者离职的岗位空缺问题,避免因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是要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因为通知的时间直接关系到解除劳动合同期限的起算时间,也关系到劳动者的工资计算,所以必须采用有效严谨的方式来表达,这是对双方利益的保护,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议。不过大家要注意了,这里的书面形式,可不仅仅指以纸张记载的形式,根据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所以在实务中除口头形式外,其它的形式基本上都可以称为书面形式。

  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如果单位有关于辞职的规章制度的,还应当按单位规章制度办理,有的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定不做满三个月就不能辞职或者要经过批准等,这样都是无效的制度,可以不用遵守。

  在实务中有很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约定高额的违约金,其中最常见的是对劳动合同的期限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为了避免劳动者经常辞职给单位带来利益上的影响,所以约定在合同期限内辞职要支付非常高的违约金,以达到拴住劳动者的目的,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辞职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下文给大家具体分析。

劳动合同可以规定违约金吗?

劳动合同可以规定违约金吗?2020劳动合同违约金多少钱?

  符合法定情形下可以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利用其优势地位,常常预先在劳动合同中设定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在职业上的自由流动,也侵害了劳动者的择业自主权,并由此引发大量劳动争议。因此《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条款给予了严格的限制,明确规定只有两类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

  一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如果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二是对负有保守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义务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用人单位可以与之约定竞业限制,如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的约定,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

  除这两类劳动者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这也是《劳动合同法》的一大亮点。

劳动合同违约金多少钱?

劳动合同可以规定违约金吗?2020劳动合同违约金多少钱?

  关于违约金支付的标准,结合上文中所述的两种适用支付违约金的两种情形来叙述。

  适用情形一的标准:在总体上,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数额不能超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在岗专项培训所花费的相关费用,其次尚未履行的培训所相关的费用用人单位不能要求劳动者支付。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适用情形二的标准:在劳动者没有遵守相关的保密规定情况下,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此时需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事前约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