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台州律师 >> 台州动态

“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记台州杂交水稻育种奠基人陈玉虎

大律师网 时间:2020-09-27
导读:现台州市农科院副院长潘晓飚给陈玉虎送去荣誉。 人物名片:陈玉虎,1929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曾任浙江省台州地区农科所所长、研究员;水稻育种家,主持选育的六个品种和组合获省级、部级和国家级科技......

台州市农科院副院长潘晓飚给陈玉虎送去荣誉。

人物名片:陈玉虎,1929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曾任浙江省台州地区农科所所长、研究员;水稻育种家,主持选育的六个品种和组合获省级、部级和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其中主持的‘汕优10号’获农业部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获“浙江省先进工作者”和“台州地区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并获“浙江省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今年,他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来,陈老,请戴上。”

91岁的陈玉虎颤巍巍站起来,双手摩挲着胸前的纪念章,挺直腰板对镜头一笑,并念叨:“国家没有忘记我们啊。”

今年11月,陈玉虎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台州市农科院副院长潘晓飚赶赴杭州,亲手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交给陈玉虎。

陈玉虎,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一岁,是台州杂交水稻育种奠基人,三十余载躬耕于农业科研沃野,专情于台州水稻育种事业,主持选育出多个优良品种。

心有猛虎,细嗅“稻谷”。他给自己写了一本回忆录,取名《对土地的深情》,并附上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扎根“第二故乡”台州

当陈玉虎用地道的台州方言与别人打交道时,人们早已忘记他不是台州人。

1952年,当他从浙江大学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黄岩农校后,就在此扎根三十多年,奉献了人生最重要的岁月。祖籍浙江海宁的他,早把台州视为“第二故乡”。

起初几年,陈玉虎在农校工作。1962年,台州地区行署建立,他来到台州农科院,分到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早稻育种。

“我们国家抗病育种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没资料,没经验,不可能的。”身边同志甚至他的队友纷纷发出不可能的声音。

而陈玉虎跑遍台州各地,在笔记本上记下台州水稻生产三大问题:高秆、亩产低,极易倒伏;作物病虫害很严重;群众农业知识贫乏。

“要育出矮秆、抗病、抗倒和不易落粒的品种!”陈玉虎暗下决心。他从国外国内引进各类种质资源,反复试验,结合台州是籼粳混合区,以籼为主的特点,选出适合台州种植的品种。

选种工作漫长而枯燥。于是,他加速了水稻育种世代:台州福建交替种植,又将早熟的种子寄往海南再加一代。那时的他,三地奔波,水稻种在哪里,家就安在哪。

1973年至1975年,陈玉虎在艰苦环境中选育出了‘早籼141’‘早籼143’和‘台早5号’分获得两个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和一个省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轰动台州农业界,各地育种单位纷纷讨要新种子。

四季“候鸟”般生活

“我已经48岁了,工作时间不多了,得抓紧大干一场。”1976年,陈玉虎再次迎难而上,与时间赛跑,正式主攻杂交水稻。

台州杂交水稻种什么怎么种一切是未知数。陈玉虎跑到省图书馆和大学老师家,借阅所有相关资料,光是笔记就是厚厚几本。

杂交水稻推广第一年,全省都种植‘南优2号’,可陈玉虎跑遍台州七个试点区,统计结果发现‘汕优6号’更好。

陈玉虎说:“水稻种植讲究科学研究。”于是台州大面积种上了‘汕优6号’,最终以产量征服全省,并成为省内当家品种。

“我们的工作,说简单是和作物打交道;说复杂是需要严谨与认真。”潘晓飚告诉记者,“每年的杂交育种圃中,一般都要种植几千到上万份杂交组合。一个水稻新品种,从配种、选种、试验到选育成功,最顺利的情况下,也要花上八年到十年。”

为了加速新品种的选育进程,他们如同候鸟,在台州和海南之间穿梭,追逐太阳。一年四季都在炎热酷暑中下田试验。“水稻开花在中午,我们常常饿着肚子在最热时抓紧给水稻杂交。”潘晓飚说。

“那时常常背着大袋种子,辗转多地,汽车、火车、轮渡……花费多日才到达海南。”这过程像愚公移山,漫长还艰辛。对此情此景,陈玉虎曾作词“台州海南十余年,杂交选株万万千。”

1983年,陈玉虎发现珍汕97A配T28的组合表现良好,遂对其“重点观察”。经过两年省区域试验,‘汕优T28’平均亩产479.48公斤,产量连续两年排名第一,从而一炮打响。

后来,‘汕优T28’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汕优46’统一定名为‘汕优10号’,获得农业部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玉虎就此在台州杂交水稻育种的历史上,浓浓地写下了第一笔。

被称“台州袁隆平”

台州属于台风多发区,致力于提高常刮台风情况下的台州水稻单产,成了陈玉虎当时的目标。

有一年,全省因气象灾害各地粮食减产,黄岩十里铺在陈玉虎的专业指导下,通过春粮早稻、晚稻品种的合理搭配,获得全年高产,亩产较往年增产239公斤。他由此编写《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搭配》,为全区农村田间生产提供指导。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1978年黄岩区全区缺种30万亩,他提出向嘉兴购买种子并按期播种,最终黄岩区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作为陈玉虎的老朋友,临海种植大户周振华对其赞不绝口:陈老就是“台州的袁隆平”。那时,自己常跑去农科院,询问新品种,请教农业问题。陈玉虎也常常在田间推广普及农技,编写教材,讲课培训……

在潘晓飚的记忆中,陈玉虎的一句话,被收录在世界哲理名言中:认真在于严谨、细致、深入、求实;创新在于能急民之所需、国之所急。“他就是这样践行的。”

虽身在台州,几十年来,陈玉虎培育的水稻品种,从台州大地撒向了全国:

‘早籼141’成为当时镇海全县的当家品种,种出了千斤田,并推广至上海奉贤等地,持续达数十年之久;‘早籼143’,很长时间浙南地区种满了该品种;

他主持选育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台杂2号’和优良粳稻不育系‘76-27A’,分别获“1979—1988年度台州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0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选育的广亲和恢复系T984,为我省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了优良的种质资源;

‘汕优10号’成为华东地区、湖南省等地的当家品种;

……

“本来60岁退休,但育种工作还没完成,到67岁我才安心退休。”91岁的陈玉虎说到育种经历,仍滔滔不绝。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