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绍兴律师 >> 绍兴动态

诸暨青年街,一个跨国家庭的故事

大律师网 时间:2019-03-16
导读: 青年街新貌。 何 丹 摄 近日,在绍兴定居多年的林爱良回到诸暨市枫桥镇青年街,沿着窄窄的巷子,他举着手机边走边拍。粉墙黛瓦、景观小品、修旧如初的老房子、生活美好的左邻右舍……一一都被其记录在视频里。“我娘......

青年街新貌。 何 丹 摄

近日,在绍兴定居多年的林爱良回到诸暨市枫桥镇青年街,沿着窄窄的巷子,他举着手机边走边拍。粉墙黛瓦、景观小品、修旧如初的老房子、生活美好的左邻右舍……一一都被其记录在视频里。“我娘在这住了大半辈子,定居国外后依旧对此念念不忘。”林爱良说,母亲隔三岔五就会要求自己拍个视频发给她,用以慰藉思念之情。

青年街不是一条普通的老街,曾有14户外国侨民家庭在这儿安家落户,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日本、印度、意大利。直到有一天,其中的意大利籍“洋媳妇”林卞兰,也就是林爱良的母亲,受到来华访问的意大利总统亲自接见,曾引发全国轰动。如今,在枫桥古镇办的重新梳理下,这段尘封在古镇里的往事缓缓解封……

青年街来了“洋家庭”

林卞兰,原名托其妮,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市。1945年,她到米兰皮革公司上班,温州人林文生是公司的合伙人之一。28岁的林文生与20岁的托其妮一见钟情,双双堕入爱河。

林文生总是向她讲述中国灿烂的历史和古代文明,托其妮被深深吸引了。1948年,看到中国解放的曙光,托其妮牵着女儿,抱着还未满月的儿子,随丈夫登上邮轮,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入乡随俗,随夫姓林,取中文名林卞兰。

他们先在温州老家做造纸生意,8年后,响应国家号召,内迁到了枫桥。“我们推测,因为当时沿海地带有遭受国民党反动派攻击的危险,温州地区属东海前线,出于保护外侨等考虑,就把外侨内迁到了内地,枫桥也是安置地之一。”枫桥古镇办的研究人员陈海告诉然而,好景不长,后来补贴取消了。因语言不通,林卞兰起初都待在家里。“我娘一人在家里干家务活,烧饭洗衣服,照顾我们六兄妹。”在林爱良的印象里,母亲常常天不亮就起来洗番薯,冬天时,满手都是冻疮也不喊一声疼。

幸好林文生力气大,在生产队,他一人可以顶三人,扛起一百多公斤的稻谷不在话下,村里无论老少都尊称他一声“老林伯”。偶尔家里揭不开锅时,曾任枫溪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友堂还会用粮票接济他们。

一家四代生日聚会。

“枫桥是一个大气包容的地方,枫桥人也十分友善,从未排斥过我们,也没有隔阂产生。”林爱良说,记得第一天踏入村子,他还只有8岁,看到村民敲锣打鼓地欢迎他们,觉得很好玩。

身为混血儿,林家兄弟在一群黄皮肤中很是引人注目,学校不少女同学都是他们的“迷妹”,吴益楚也不例外。“林爱良兄弟是青年街上最帅的少年,他们有着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梁,皮肤也很白。”说起这些,现在已经68岁的吴益楚眼里依旧亮晶晶的。

爬“雷峰塔”、去小溪边捉鱼虾,同与当地孩子打成一片的儿女一样,开朗直率的林卞兰也很快与周边的街坊邻居相处得十分融洽,枫桥话越说越流畅。“我家房子朝东,夏天很凉快,来家里纳凉的人很多,聚在一起谈天,我娘的枫桥话就是这样学会的。”林爱良说。

渐渐地,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成了林卞兰的标签,她俨然与中国传统妇女无异。83岁的陈崇香是日本侨民细谷松子的儿媳妇,与林家比邻而居。在其印象里,婆婆偶尔晚上会和老街上的日本妇女聚会,在家里跳日本舞,唱日本歌,而林卞兰总是忙着缝衣服、纳鞋底。

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

14户家庭的加入,为枫桥注入新鲜血液与无限活力,让这个小小古镇变得国际化。岁月飞逝,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不再把枫桥当成暂居地。对他们来说,枫桥已经是家。多元文化的碰撞擦出了奇异火花,在潜移默化中,外侨也在影响和改变着枫桥人的思想与观念。

在青年街颐和堂药店右首隔壁,有家很小的“南货店”,没有店名,经营香烟、瓜子、糕点等,是一对日本侨民夫妇开的,很和善。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仍依稀记得,每次经过他们的店门口,还远远的,老人家就会低头,走到面前了再点点头,表示尊重。

“日本人很重礼仪,交谈时轻声细语,对着装也比较讲究,做事一丝不苟。”林爱良说,陈崇香的婆婆就是如此,整个人温柔贤惠,家里从未发生过婆媳矛盾,后来细谷松子回到日本安度晚年,陈崇香还去照料了5年。

从中可见,外侨的良好修养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枫桥百姓待人处事的态度。而林爱华的事迹更是深深感动着枫桥人民。

如诗如画的枫桥古镇。

林爱华是林爱良的弟弟,他从浙江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绍兴平水铜矿当地质技术员。这位常穿米色中山装,满头卷发,模样如同外国人的英俊青年热情豪爽。一次,在为他人排除爆破隐患时,林爱华不幸殉职在的深井下,年仅28岁。

“爱华,爱华……”林卞兰老太太用标准的汉语,对着遗体喃喃道。有人以为这位外国女人会为儿子之死大吵一番,然而这位坚强的母亲却说:“人死不能复生,爱华是为了同事而死,他救了两条人命,值得!”这位坚强的母亲,回到家中才开始嚎啕大哭。村里人得知此事后,无不为其高尚的品格感动。

多元文化的交融,让青年街多了一份厚重感,价值大大提升。“青年街未来可期。”陈海表示,青年街位于枫桥古镇核心地段,他们计划把这条老街打造成一条步行街,引进传统拳馆和旗袍馆,重新激活商业功能,带动旅游发展。

勇敢地为中国人说话

一直到1977年,林卞兰的生活再次改变。

当时的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访华,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查到了林卞兰的信息,说一定要见一见她。见面时,佩尔蒂尼与林卞兰深深拥抱,对她说,“你是意大利嫁给中国人的独生女儿,唯一的一个。”还问她,想不想回家。

林卞兰说,意大利是祖国,还有兄弟姐妹在,怎么会不想。可是家里有六个孩子,也没有钱,没有办法回家。佩尔蒂尼帮林卞兰实现了愿望,当年,53岁的她带着两个在枫桥出生的女儿回到了意大利。

刚回到家乡,林卞兰家门口挤满了记者。面对他们提出的带着偏见的尖锐问题,她总是一一驳斥。那时,林卞兰一心都向着中国。米兰有个流动市场,不少中国人在那里做生意发家致富。对此,有人造谣:这些人都是从监狱里跑出来的。

林卞兰听了气呼呼地驳斥道:“你们总是斜眼看中国人,监狱是跑不出人来的,他们都是勤奋的中国生意人,用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致富。在中国,这样的成功人士比比皆是。”在场不少意大利人听后,连连称好。

几年后,丈夫林文生也前往意大利。“父亲后来得了阿尔茨海默病,我们就把他接回了国内,现在已经过世了。”林爱良说,他们几兄弟还是留在枫桥,他后来顶替弟弟,到绍兴平水铜矿工作,一直做到退休。

为什么没去意大利很多人这么问林爱良。“当时,除了两个妹妹,我们剩下的兄弟姐妹三个都已经成家立业。”林爱良说,母亲主张他们留在国内,她认为不能为了团圆,制造新的骨肉分离,这正是她博爱宽容之处。

“况且国外生活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是到了那儿就可以万事无忧。”林爱良颇有感触地说,初到意大利,语言上有困难,融入当地社会很难,一切只能重新开始。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国外无疑会增加家庭负担。在他看来,两地的生活差异并不明显,在任何地方,都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随着中国日益发展,创业就业的机会增多,从现在大把的留学生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就可窥见一二。

国外的“中国式生活”

即使在遥远的意大利,林卞兰和女儿还是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她们在家依旧用枫桥话交流,吃不惯比萨和意大利面,一日三餐都要吃米饭。可能受在中国长大的影响,两个女儿都偏爱中国男子,分别嫁给了在意大利打拼的杭州人和上海人。

在米兰,老人大多会选择独居,而林卞兰却一直和小女儿一家一起居住。儿女赡养老人,老人帮带孙子,这种中国式亲情在意大利人眼中显得不可思议,却又羡慕这户大家庭的其乐融融。

林爱良的女儿在20多岁时也去了意大利,与当地人相爱,组成了一个新的跨国家庭。“虽然很不舍女儿离我们那么远,但也正是因为她,让两地亲人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林爱良说,等孙子将来大学毕业后,家里打算把他送往意大利留学。

林爱良

“如今出国方便了,傍晚飞机从浦东起飞,隔天中午就能到米兰。”林爱良的妻子骆丽清说,自女儿生了小宝宝后,为了照顾方便,她还特意申请办理了意大利5年多次往返签证。

除了生活方式外,这家人在意大利从事的职业也跟中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老太太的大女婿在米兰开中医馆,不少当地人都是他的常客。据说,原本有意大利人质疑中医是骗人的,亲身体验过后,连连感叹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林爱良的女婿是地道的意大利人,他从事文化交流行业,听上去高大上,实则很接地气,宣传当地文化的同时接待游客。作为中国女婿,在与中国游客交流相处时如鱼得水,现在事业越干越红火。

如今林家四代同堂,老太太的生日,是整个家族约定俗成的团聚日。林卞兰也曾回来过三四次,都集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次来都住在绍兴儿子家或杭州女儿家,一待就是半个月。

林爱良说,母亲今年已经95岁了,她还是很想念枫桥,毕竟枫桥是她生活最久的地方,想回来看看,但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未能成行。“昨晚跟我们视频时,她说自己有个愿望,希望百年之后回到枫桥跟我父亲葬在一起……”

这个罕见的跨国家庭,即使相隔万里,但大家的心都是一样,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不会变的。随着岁月的变迁,国内的家人前往意大利,已不再局限于探亲,还有经商、旅游、求学、创业等等,不但让亲情的热度持续升温,两地文化交流也越发密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