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绍兴律师 >> 绍兴动态

伴鼓一生,期待有人“击鼓传花”

大律师网 时间:2019-04-21
导读: 人物档案:沈可金,1949年10月18日出生,嵊州市唯一一位手工制鼓非遗传承人。 “咚咚咚,咚咚咚”,走进嵊州市甘霖镇东山村,老远就能听到鼓声。循着这声音,记者日前来到制鼓师傅沈可金家里。只见地上散落着竹篾条、......

人物档案:沈可金,1949年10月18日出生,嵊州市唯一一位手工制鼓非遗传承人。

“咚咚咚,咚咚咚”,走进嵊州市甘霖镇东山村,老远就能听到鼓声。循着这声音,记者日前来到制鼓师傅沈可金家里。只见地上散落着竹篾条、竹钉、千斤顶、楔子等制鼓家什,而沈师傅正在捣鼓一个还未上色的大鼓。

鼓作为常见的打击乐器,可追溯至先秦时期。雅可以进入庙堂祭祀和宫廷宴集,俗可以是民间的欢庆锣鼓,从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铜鼓,一直发展到种类繁多的现代鼓。但传统手工制作鼓的技艺却鲜为人知,几近失传。

嵊州做鼓手艺是从江西传过来的,距今已有150年历史。今年70岁的沈可金作为嵊州市唯一一位手工制鼓师,做鼓已有56年之久。上世纪50年代,为了谋生,沈可金的父辈们便从事这门手艺。沈可金14岁时跟着父亲学习做鼓,4年后出师,因技术过硬,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各种原因,沈可金差点丢了这门手艺。

“做出来的鼓没人要,很多老手艺人只能改行。”沈可金说,为了维持生计,他跟着父辈们转行给别人造房子。“可真要丢掉这门手艺,心里实在舍不得。”沈可金说,所以平时只要一有空他就在家捣鼓这些制鼓家什,慢慢地,他还将老一代人手工制鼓技艺进行了改良,做的鼓不仅经久耐用,而且从鼓沿至鼓心的敲击声都有不同音律,这让他欣喜不已。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一度消失的文化又回来了,这才发现,嵊州会手工制鼓的人就剩下沈可金一人。于是,当地一些乐队、剧团、庙宇等纷纷找上门。“那时候除了吃饭睡觉,我就是在做鼓。”沈可金说,他的这门手艺,可以说养活了一大家人。

1990年,新昌大佛寺主持找到沈可金,希望制作一面直径2米多的大鼓,作为观赏之用。当时,沈可金心里有些犯怵,这么大的鼓从来没做过,但又不想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于是硬着头皮接了下来。“虽然工序一样,但是难度加大不少,光是做鼓身和鼓面,就是一大挑战。”沈可金每天蹲在家里研究,一个多月后,大鼓终于完工。如今,大鼓依然陈列在新昌大佛寺里。

做成第一面大鼓后,沈可金的客户越来越多,嵊州、新昌、宁波不少单位都来下订单,沈可金每天都扎在鼓堆里。到如今,大大小小的鼓究竟做了多少,他自己也说不上来。

如何让这门技艺传下去28年前,沈可金就开始操心了。做鼓不比其他手艺,需要静下心学好几年才能学有所成,为此,他曾特意赶到贵门、里南等相对偏僻的山村去招人,可惜都无功而返。

“做鼓如做人做事,必须要沉得下心,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沈可金是个优秀的匠人,他的匠心体现在他至今仍每天沉浸在鼓的世界里,他会亲自到木料行里去淘木头,到宁波的屠宰场去挑选上好的牛皮。“再过几年我也许就做不动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为‘嵊州制鼓’找到几名传人。”他说。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