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台州律师 >> 台州动态

炒米开炮55载

大律师网 时间:2019-02-22
导读:江国良老人在箬横街头打炒米的情景。“要开炮啦,要开炮啦,快把耳朵按住!”近日,在温岭市箬横镇街头放“炮”打炒米的江国良老人一阵吆喝后,将手摇炒米机从火炉架子上一转动,然后放到长长的麻袋口子里,一脚用力踩......

江国良老人在箬横街头打炒米的情景。

“要开炮啦,要开炮啦,快把耳朵按住!”近日,在温岭市箬横镇街头放“炮”打炒米的江国良老人一阵吆喝后,将手摇炒米机从火炉架子上一转动,然后放到长长的麻袋口子里,一脚用力踩下去,“嘭”的一声,一团白色的烟雾迅速腾起,雪白的炒米花喷涌而出,一股馨香在空中弥漫。一下子,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只要天不下雨,每天一早,江国良就将手摇炒米机、小炉灶等工具和设备搬上三轮电瓶车,离开老家翻身村,在城乡大街小巷穿梭。发现居住集中的街道、村庄、小区,他就停下三轮车,架起手摇炒米机,安装好电瓶鼓风机,生起炉火,放好长长的麻袋,等待生意。

“打一炮炒米,连米带打20元,米拿来加工15元一炮。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间,就是春节前的半个月,一天下来最多能挣400来元,其余时间都是淡季。这不,近段时间每天都有两三百元收入。”江国良老人说。

江国良,1952年出生在温岭市箬横镇翻身村,12岁时开始跟父亲一起放“炮”打炒米。那时,打一炮炒米只有8分钱、1角钱,每年上半年没什么生意,到了下半年,结婚的人多了,按地方风俗,新娘子嫁人必须要两个酒刁的炒米作陪嫁,两个酒刁炒米要打四五炮,但哪个村哪一家要嫁囡又不知道,江国良和父亲晴天时只能每天出去换地方转。

江国良说,转的时候,他爸用一根扁担,一头挑炒米机,一头挑炉火灶,边转边呼叫“打炒米喽,打炒米喽!”一天转下来,打不到20炮炒米,赚不到一二元。父亲告诉他,这台炒米机买来80多元钱,当时的80多元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一般没有人能买得起打米机。那个年代,除泥水匠、石匠、木匠这三匠之外,城乡根本没有什么手艺和工业,能出去打炒米赚到一点钱,算不错的了。于是,小小年纪的江国良一直跟着父亲在箬横老镇及周边走村串户打炒米。没想到,一年不到,他们不但把东拼西凑借来买设备的钱还清,还略有盈余,这让江国良一家人兴奋不已,也让他深深地喜欢上这一行当,而且干到如今。

江国良老人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打炒米生意主要集中在农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底,打炒米用的米,或玉米,或蚕豆,或黄豆,或豌豆,加上烧火的木炭、树头树脑,都由顾客自己带。打一炮炒米8分钱,后增加到1角,之后增加到1角5分,2角,3角,5角,1元,3元,5元,10元,15元,20元。江国良说,有一年大年三十,他们到东方那边打炒米,大家排起长队,打到天黑了,没轮到的人还不愿回去。在村民的再三要求下,他改天又回到该村打炒米,没成想,打炒米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在该村呆了10多天。每当回忆起这件事,他总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如今,随着爆米花大工业生产的来临,以及采用微波炉烧制的小包装爆米花原料走上超市货架,打炒米已经渐行渐远,打炒米的人也越来越少,而且打炒米的师傅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了。由于这个行当比较辛苦,虽然现在还有人喜欢打炒米,赚钱还可以,江国良的儿子也劝他不要再干了,在家享享清福,但老人还是默默守着跟了他几十年的炒米机,“从小跟父亲干这行,干了55年了,我真舍不得离开它。”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