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风云榜

丰巢回应诱导消费 诱导消费可以认定为消费欺诈行为吗?

来源:法律风云榜 大律师网 时间:2019-10-12 浏览:
导读:10月11日丰巢方面回应用户对快递取件诱导消费的质疑,回应称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赞赏,亦可“跳过”直接取件。过往因为丰巢快递柜取件出现“支付一元赞赏”才能开柜,因为其“跳过赞赏”的字样实在不明显,用户支付完之后网上搜索才发现时可以跳过的,但大多用户都不知情,丰巢方面回应也会让可以“跳过赞赏”这件事广为人知了,接下来,跟大律师小编一起了解,诱导消费可以认定为消费欺诈行为吗?一起看看吧。

  【丰巢回应诱导消费】10月11日上午消息,据媒体报道,丰巢快递柜取件时出现“支付一元钱赞赏”才能开柜。有网友质疑,丰巢快递柜存在诱导付费行为。对此,丰巢方面回应称,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赞赏,亦可“跳过”直接取件。

  近日,据网友反映,丰巢快递柜在取件时出现需要支付一元赞赏的提示,该提示跳过按钮呈灰色,不可以选中,网友质疑,丰巢快递柜存在诱导性消费行为。

  还有网友称自己的快递第仅保管了7小时,取件时必须支付一元才可取,根本就是在抢钱。付款后回家上网搜索,才发现支付步骤是可以跳过的。

  这样一样误打误撞付款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丰巢快递柜诱导付费的投诉者猛增,而在微博上关于此话题的抱怨也不少。

  丰巢快递柜取件页面显示,用户取出存放时间过长的快递时,页面会出现扫码赞赏保管费的二维码,二维码的下面,有跳过赞赏的字样,部分网友认为该字样并不明显。

  丰巢方面表示,丰巢为快递企业和用户提供快递包裹代保管服务,用户可随时到柜免费取件。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赞赏,亦可“跳过”直接取件。

  丰巢方面认为该功能,可以鼓励倡导用户在收到取件通知后尽快取件,以促进快递柜资源的高效利用,方便更多用户使用,进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为了促进快递柜资源进出件,丰巢也是拼了,不过其跳过赞赏字样并不明显,难怪被网友吐槽说有诱导消费的倾向,但仅凭这一点就认定其存在诱导支付未免过于决断,大多数消费者对于丰巢快递柜的服务还持肯定态度的,至少只是跳过赞赏不明显,稍微留意还是可以发现选项,那么,诱导消费可以认定为消费欺诈行为吗?下面一起看看吧。

诱导消费犯法吗?

丰巢回应诱导消费 诱导消费可以认定为消费欺诈行为吗?

  一般的诱导不是违法行为也不是犯罪行为,因为营销的目的就是希望没有消费打算的人进行消费,或者使消费愿望不是很强的人进行消费,特殊情形下对于老年人或者小孩等弱势群体的诱导可能构成不道德的销售行为,对于小孩可能可以通过撤销合同来挽回损失。当然,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处分了自己的财产则可能会构成诈骗。

诱导消费可以认定为消费欺诈行为吗?

丰巢回应诱导消费 诱导消费可以认定为消费欺诈行为吗?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

  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有下列规定行为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谎称正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

  2.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

  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个别消费者应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但认定消费欺诈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3.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

  虽然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主观故意,但从文义上理解,欺诈就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欺诈”二字本身已经揭示经营者具有主观故意。所以,在下列6种情形下,经营者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故意,就属于欺诈: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或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