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风云榜

2024年刑法第274条对诈骗目的有何规定?

来源:法律风云榜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4-15 浏览:
导读:刑法第274条主要规定了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和量刑标准,其中涉及到诈骗目的的相关内容是关于犯罪行为的描述,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施威胁或恐吓,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274条对诈骗目的有何规定?

根据刑法第274条,诈骗目的在这里表现为行为人意图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这种占有必须是以威胁或恐吓的方式进行,而非正常的交易或请求。行为人的这种目的,是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关键要素之一。如果行为人没有这样的目的,即使有威胁或恐吓行为,也不构成此罪。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占有目的在诈骗罪中如何体现?

非法占有目的是诈骗罪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是指行为人通过欺诈手段,意图非法控制他人的财产。刑法中,诈骗罪的定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里的“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行为人并无合法权利或理由,却企图将他人的财物归为自己所有,且这种占有是违背他人意愿的。

在实践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判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否明知自己的行为会误导他人,使他人自愿交出财物。

2. 行为方式:是否采取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诈手段。

3. 财物的处理:获取财物后,行为人是否有合理的使用或处分行为,还是立即转移、隐藏或挥霍。

4. 是否有还款能力或意愿:如果行为人在取得财物后没有偿还能力或无偿还意愿,也可以推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指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非法占有目的在诈骗罪中的体现需要结合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客观行为和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在何种情况下,行为人可能触犯刑法第274条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274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行为人触犯此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主观要件: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意图非法取得他人的财产。

2. 客观要件:行为人采取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自愿交付财物。

3. 结果要件: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他人实际损失,且骗取的财物数额较大。"数额较大"通常是指诈骗金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一个人故意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且数额达到法定标准,那么他就可能触犯了《刑法》第274条,构成诈骗罪,将面临相应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274条对诈骗目的的规定,旨在明确敲诈勒索罪的主观要件,强调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案例中,法院会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和目的来判断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大律师网是您最可靠的法律伙伴,让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