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温州律师 >> 温州动态

市民政局绘就民生“新”画卷

大律师网 时间:2020-01-17
导读:岁序更替,又到一年末。回望2019年,市民政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奋战1161,奋进2019”年度工作主题主线,锐意进取、求实创新,荣获近7年全国民政系统最高集体荣誉——全国民政先进集体。风雨兼程走过不凡岁月,一桩桩惠......

岁序更替,又到一年末。

回望2019年,市民政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奋战1161,奋进2019”年度工作主题主线,锐意进取、求实创新,荣获近7年全国民政系统最高集体荣誉——全国民政先进集体。

风雨兼程走过不凡岁月,一桩桩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实事好事辉映瓯越,一件件补短板、强弱项、利长远的改革项目影响长远:快速有力争取到龙港撤镇设市获批、省级康养试点、完成村规模优化调整、率先全省实现低保事项“一证通办”“全市通办”、实施身后事“最多跑一次改革”……

今日,让我们走进那一幅幅民政部门绘就的民生“新”画卷,温州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正扑面而来……

基层治理力度“大”

在清晨的朝阳中,中国最年轻的城市龙港迎来了新的一天。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龙港完成了从“中国农民第一城”到“全国首个不设镇街的县级市”的华丽蜕变。我市民政部门作为撤镇设市“主力军”,将责任扛上肩,争取到了民政部、省民政厅支持和指导,2019年8月民政部批复龙港撤镇设市。这一项重大改革的创新之举,对浙江乃至全国都意义深远。

温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今年,市民政局扛起改革的大旗,把开放步子迈得更大。

村规模优化调整是今年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市委组织部的牵头指导下,市民政部门发挥先锋作用,全面调研试点,科学制定政策,出色完成了村规模优化调整工作。全市行政村撤并率达43.6%,总村数由5404个减少为3049个,城市社区由260个增加到583个,未改制居委会由146个减少为28个;实施过程平稳,实现“零信访”“零舆情”“零突发事件”。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整治,市民政局率全国之先推出“智慧村社通”的掌上移动服务平台,获民政部高度肯定,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全文刊发温州经验。透过这个平台,村民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村中大小事。此举不仅让基层治理实现从“纸质”到“指尖”的转变,还实现各级政府部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居民间的无缝对接。该平台的上线,推动村社事务公开、村社公共服务、村社事务管理等多项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受到基层群众肯定。目前,“智慧村社通”平台已覆盖全市各县,已开通村社2940个,占总村社数的80.9%。

此外,为推进基层减负,还积极优化和完善基层减负规范村社运行清单流程,即“规矩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问责清单”“培训清单”“服务清单”等六张清单;同时,结合村社规模调整工作摘除各类挂牌13255块,制度下墙数6943个。

这一年,温州的基层社会治理,硕果累累。

幸福养老更出“彩”

今年,全省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在温州召开。其间,与会人员在参观瓯海区潘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时,新颖的管理方式、归属感满满的服务项目,引得赞声连连。

该中心位于潘桥街道汇宁住宅区,面积1486平方米,共投入300多万元,于2018年10月建成使用,自开业以来已服务三万余人次。据了解,该中心由政府投资建成后免费交由重庆百龄帮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经评估后每年给予30万-50万元的运营经费。中心设有康复室、评估室、心理咨询室、理疗室、托养室、浴室等,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短期托养、家庭支持、上门助餐助浴等服务,同时开展辖区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和监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教育培训。中心探索“老少同乐”新模式,内设儿童游乐区,通过让老人与孩子们一起做活动,让老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让孩子学会尊重与感恩,幸福养老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而这只是市民政局“养老”工作的一个缩影。

“家门口”养老,在温州挺好。

为省级康养试点打造“温州样板”。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突出幸福养老,织密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力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超额完成省市民生实事目标,新增镇街养老服务中心70家,完成省、市任务数的166%和200%。新增养老机构床位8347张,超额完成7000张的省定任务。至今共引进民办养老投资39.7亿,1942个养老服务机构实现社会化运营,养老服务更加丰富;市民政局还创新打造“3+3”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居养服务供给,老年生活更美好;同时,实施省级康养试点,创新探索4种模式,获省政府高度认可。

这一年,在温州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出彩绚丽。

移风易俗“新”风尚

今年,市殡葬管理处等三个单位被评为“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率先全省实现“身后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市全覆盖,办丧审批跨十大部门半小时办结,做法被《探路者》刊发;《殡葬习俗改革的系统治理与温州行动》调研课题获评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

作为中央文明办推行农村移风易俗试点,市民政局以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多措并举,打出一套深化殡葬改革的“组合拳”。

今年,我市全面推行集中办丧,全力推行由群众家中办丧转移到殡仪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从根本上杜绝了丧事扰民现象。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等主城区街道全面实行丧事集中殡仪馆办理,各县实现丧事集中办理覆盖人口达到60%以上。此外,为改善群众治丧环境,投入2000万改造提升市殡仪馆,全面优化服务。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年均节约社会办丧经费40亿元,多次被民政部、中央文明办点赞,并入选中组部改革案例。

为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市民政局率先推行丧事审批制度改革。10月,由市委改革办、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温州市推进身后“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办丧审批时间从原先的至少1天缩减至半小时,办丧时间从原先的平均6天,减至3天以内,办丧费用从原先的平均40万元,减至3万元左右。为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实行殡仪活动和后期社保补助相关事项联动办理。截至12月,我市全面实现殡葬服务“身后一件事”“最多跑一次”。

建成节地生态葬法示范园区5座,完成私坟生态化改造1万余座,节地生态安葬人数超过千人,全省首个生态回归纪念园落户鹿城;实现禁新率100%;全年完成坟墓生态化改造约1万余座,累计生态化改造12.8万座,“两路两侧”、“四边区域”青山白化现象明显改观。

这一年,殡葬改革力度空前,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保障民生“好”福利

救助低保、低边及特困人员18.58万人、困境儿童3700多人、残疾人14.74万人、流浪乞讨人员5358人次,预计全年支出保障资金12亿元……翻开这张“成绩单”,一串串真实有力的数字令人激奋:

一串串铿锵有力的数据背后,是市民政局不断升温的“改革力度”和“民生温度”。

社会救助事项“一证通办”。

据统计,我市社会救助保障困难群众人数为全省最多,这与我市领先全省的多元参与救助机制密不可分。据统计,全市保障低保对象12.6万人,低保边缘对象5.4万人,特困人员4693人。今年以来,市民政局率全省之先创新破解社会救助制度在程序救急、资金解难以及救助有限的瓶颈,有效破解社会救助制度在程序救急、主动救助和社会救助“无法全覆盖”等难题,获省、市长领导批示肯定。

今年,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低保平均标准从719元/月增至804元/月,平均增幅达11%,调整后的低保标准超出2019年省定目标的26%;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平均增幅达40%以上,全市平均水平为1393元/月;联合财政、医保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通知》,有效破解特困人员认定难、保障方式单一等难题,获省民政厅刊发全省交流推广;实施省级“大救助”试点,率先全省实现低保事项一证通办、全市通办。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洞头率先试行社会救助尽职免责机制,调动基层人员救助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该机制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社会救助创新案例候选名单。

保障困境儿童3700多人、孤残儿童625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对象约2.1万人;率先全省完成孤困儿童生活费调标工作,保障水平平均增幅达10.2%。24小时无休的市社会服务热线中心,全天候受理市民生活、咨询、事务等信息咨询服务。市福彩中心销售福利彩票16.6亿,居全省前列。市救助管理站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358人次,针对255名长期滞留救助站人员,联合公安部门引入“人脸比对”开展寻亲工作,共识别出78位长期滞留人员身份,并成功回家团聚,创新经验先后在全国、全省会议作典型交流。

这一年,温州兜底保障更有力,满满“福利”织起的一张民生“安全网”。

社会组织吹“强”风

最新城市慈善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三,我市“脱贫攻坚·甘肃省榆中县志愿组织支持计划”荣获2019年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五星项目奖,成为全省唯一。

荣誉的身后,是市民政局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的强大作用的具体表现。

今年来,市民政局抽检社会组织569家,注销、撤销57家,劝退非法组织11个;获2019年浙江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考试最佳组织奖;《兰小草》获评中华慈善奖,4家机构、2个慈善项目获评浙江慈善奖项;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考人数突破1.5万人,全市持证社工人才14398人;新增社会工作专业岗位231个;出台全国首个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行业地方标准;各地实施“百社结百村”结对项目118个,涌现出“红色动力·公益苍南”、“保护母亲河、社会组织在行动”等一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特色项目。

动员社会组织参与防台抗台。

3月,全省慈善基地建设总结推广暨慈善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温州的创新经验作典型交流并全省推广。截至12月,全市社会组织8917家,143家社会组织,在救援、帮困、环境治理等众多领域树立全国典型。

这一年,温州的社会组织“正能量”,正吹起强劲之风。

水库移民“真”安心

11月20日,在第十八次全省民政会议上,我市的水库移民工作做为典型在会上发言,创新的做法受到省民政厅的高度肯定。

肯定的背后,是市民政局为水库移民工作作出的努力。

水库移民示范带。

走进肇山村如画的风景,整洁的道路,让人心旷神怡……谁可曾知道这个瓯海美丽乡村样板,早几年连像样的进村道路都没有。这些,都是我市积极为水库移民谋福祉的真实写照。今年,全市民政部门投入水库移民资金2亿元,实施后期扶持项目548个,带动其他社会资金0.83亿元,真正做到让百姓安心。

截至12月,全市移民年平均收入已达到当地村民的93%,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长12%;共建成10条各具特色的水库移民示范带,共投入移民资金1418万元,惠及水库移民村点48个;帮助移民村发展集体经济,推广村级集体抱团发展模式,2019年共投入移民资金1861万元,实施移民村集体经济项目51个,撬动社会资金投入500万元。

此外,积极帮助移民村发展特色旅游,依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地理优势,采取“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移民村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金融扶持平台,是全省最早开展移民小额贷款贴息政策的地区,2019年全市水库移民小额贷款余额维持在2亿元以上,共安排贷款贴息移民补助350万元,成为了帮助移民创业致富的有效平台。

移民分类融合有序推进,移民融入当地水平得到提高,2019年在全市有59个移民村点开展移民幸福村居、和谐村居和平安村居创建工作,全市创建覆盖面已达75%移民村点,有效促进移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融合。

这一年,温州的水库移民们,切实享受到政府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