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存款准备金政策运用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7-06-02 浏览:0
导读: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而设置的准备金,由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组成。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目前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普遍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

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而设置的准备金,由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组成。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目前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普遍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并将其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加以运用。我国于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人民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适度调整和灵活运用,对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均产生了积极效应。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发展

变化情况

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至2008年6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26次调整,其调整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摸索调整期(1984年~1998年):1984年,人民银行按照存款种类,分别确定企业存款、农村存款、储蓄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25%和40%。由于经验不足,人民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造成当时专业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1985年,为了克服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1985年~1998年3月20日存款准备金率长期维持在10%~13%的区间。

第二个阶段是刺激经济调整期(1998年~2003年):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同年3月21日,人民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至8%。1999年再次下调至6%后持续到2003年。

第三个阶段是适应经济发展调整期(2003年~2006年):2003年国内经济金融发展逐渐走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阴影,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通道,同年9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也随着经济发展的旋律稳步上调。

第四个阶段是抑制流动性过剩调整期(2006年至今):2006年开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明显出现过剩现象,央行开始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

影响分析

一是在国家外汇储备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相应微调,以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减轻流动性过剩压力。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是外汇的公开购买,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基础货币量的重要因素。官方储备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则减少。2002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加剧,外汇储备、外汇占款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货币投放加快。截止2008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5.87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新增2,806亿美元,同比多增143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加大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4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