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珠海律师 >> 珠海动态

抢抓机遇打造城市新中心

大律师网 时间:2020-01-17
导读:22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珠海保税区“横空出世”,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此开启。从借钱起步、一商难求到如今国内外企业争相落户的开放型园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珠海保税区夺关隘、闯险滩、破难题,短短22年......

22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珠海保税区“横空出世”,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此开启。从借钱起步、一商难求到如今国内外企业争相落户的开放型园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珠海保税区夺关隘、闯险滩、破难题,短短22年时间,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绎了一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开放传奇。

历经岁月沉淀,珠海保税区的政策功能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以具有保税政策需求的电子信息技术、航空配套、生物医药、商贸服务为主导的“保税+”现代产业体系正逐步形成。

在这片投资热土上,高端企业纷至沓来,园区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数据显示,2013-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从31.49亿元跃升至67.92亿元,年均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01.57亿元上升至153.71亿元,年均增长9.3%。

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大桥经济区规划实施、跨境电商试验区方案出台的全新历史机遇下,珠海保税区被赋予新的使命,融入大湾区建设、打造城市新中心、建设跨境物流新枢纽,这片土地必将迎来新的飞跃。

流年可忆,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滩涂蝶变从荒芜滩涂到开放园区

驾车行驶在保税区的道路上,两旁是整齐有序的厂房,正是下班时间,陆续有员工从企业大门走出。而在20多年前,这样的情景几乎不可想象。

“那时,保税区还是一片滩涂,四周都是高高的芦苇荡,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来到园区已20年的珠海保税区管委会副调研员邝沛林回忆道。

这一切的变化,始于1996年。

当年11月,珠海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预留发展用地2.89平方公里。《国务院关于设立珠海保税区的批复》明确,珠海保税区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转口贸易。在当时国内15个保税区中,珠海保税区是最年轻、也是珠江西岸唯一的一个。

次年5月,珠海保税区正式挂牌。自此,珠海在探索开放型经济之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正是从这时起,邝沛林与珠海保税区结缘。在他看来,保税区发展至今有三段历程:1997年到2001年艰难起步,2002年到2006年快速发展,2009年至今谋划转型。其中每个阶段都让他印象深刻。

据邝沛林回忆,保税区刚成立时,是个无资金、无项目、无人才的“三无之地”。“当时,管委会只有20多个年轻人,我们租了鸿景花园的两套房子临时办公,个个都身兼多职,一边招商引资,一边搞基础设施建设,忙得热火朝天。”

1999年10月,保税区正式运行后,开始拥有了其他经济开发区所没有的优惠政策:全区的海关监管实行宽松的备案制;境外企业和个人可设立加工、仓储、贸易、转口等机构,企业产品内外销比例不受限制……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成为珠海保税区的核心优势。

“千禧年”前后,以西门子松下电子有限公司和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外资企业率先入驻园区,成为园区品牌。

随着保税区政策“洼地效应”和区位优势逐步显现,更多高端企业纷至沓来。2006年前后,珠海保税区招商引资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那时候,园区里光是德企就有六、七家,日企更是超过十家。”邝沛林说。

2007年,康乐保有限公司也从拱北夏湾搬进保税区,该公司高级质量工程师宋军霞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方圆百米只有我们这一栋孤楼,看起来有点荒,上班如果没赶上班车,就只能坐摩托车进来。”

如今,保税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杂草丛生的遍地滩涂变成了交通日益便利、功能配套较为完善的开放型园区。“门口就有公交到市区,公司氛围也很融洽,我很喜欢这里。”宋军霞说。

产业升级千家企业共筑“保税+”现代产业体系

走进康乐保公司的生产车间,女工们正在熟练地配合生产线,把一卷卷薄膜或无纺布原料,经过切片、打孔、过滤件熔接等工序,制成厚厚一叠造口袋,用于造口患者的护理。

位于珠海保税区的生产基地入园已有11年,是康乐保集团在中国唯一的生产基地。康乐保有限公司总经理拉尔斯坦言,最初选择珠海,除了比邻港澳的位置外,主要是被保税政策吸引,“原材料进口、成品出口不用付关税,降低了运营成本。”而现在,他更看重的是保税区营商环境的可预见性、稳定性和透明度。“管委会会定期与企业沟通保税区的最新规划,让我们对未来有所准备,发展更有把握。”拉尔斯如此比喻,“保税区就像‘先行者’,让我们能够提前了解中国的变化。”

如今,这家医疗器械公司拥有上千名员工,每年产出的3.9亿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今年前三季度,以和佳、丽珠、康乐保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18亿元,同比增长13.4%。

历经22年积淀,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企业和港澳台项目入驻保税区,形成了具有保税政策需求的电子信息技术、航空配套、生物医药、商贸服务产业体系。目前,园区企业上千家,员工两万多人。

除了继续引进一批新项目,保税区也着重挖掘潜能,积极引导制造类企业由加工制造向先进制造升级。

在爱普科斯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很早就被提上日程。作为园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代表,爱普科斯的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相当惊人:仅2016年,该公司用于改造电子元器件先进制造技术、购进生产性设备及研发的资金就超过1.17亿元。“我们将继续拓展业务,计划三年内将营业额提升至25亿元。”爱普科斯总裁安柯南说。

作为珠海保税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航空配套产业一直发展势头迅猛。除建区以来相继引进的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翔翼飞行培训、中航国际等大型企业之外,近年来,一批与航空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陆续落户园区,在航空供应、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维修检测等关键环节形成了产业链闭环。

上个月,《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出台,跨境电商将成为保税区新的产业增长点。

点开珠海全朋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TakeWant电商平台的网页,美妆、护肤、家居、母婴等产品一应俱全。该公司创始人陈国成告诉记者,其升级版平台正在测试,明年即将上线。从美瞳销售起家,在保税区创业短短6年,这间澳门企业已具备产品开发、销售、仓储、跨境物流及售后服务的综合服务能力,并连续实现每年翻倍的业绩增长。

目前,保税区有12家企业正式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全朋友就是其中之一。

蓝图布局2至3年,城市新中心框架基本形成

摊开珠海地图,马骝洲水道北岸,珠海保税区与横琴新区隔水相望。伴随横琴新区、保税区、洪湾片区一体化区域建设启动,其共同建设大桥经济区和珠海城市新中心,打造大湾区客厅的重大机遇,无疑将推动保税区的开放发展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9月6日,《横琴新区与保税区、洪湾、湾仔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获珠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实施。在珠海保税区管委会主任赵力看来,一体化进程将有望实现各区域“1+1 2”的效果。“从空间和功能上看,弥补了横琴新区的功能,也扩张了其发展空间。”

蓝图已经绘就,机遇如箭在弦。

当前,保税区正谋划充分利用自贸区的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壮大保税区的保税仓储功能和高价值物流服务,建设跨境贸易平台。与此同时,保税区将发挥通关中心、洪湾港的作用,发展跨境物流,探索发展香港机场高货值物品的仓储和物流。此外,通过升级保税仓储、跨境贸易等功能,保税区加快转型升级,将建设成为对接港澳的核心区。

从长远看,保税区还计划打造成有绿化、亲水等形式的公共空间,为高品质生活开辟相关的配套区域。“相信经过2到3年的努力,城市新中心的框架就会基本形成。”赵力表示。

今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连接港澳前沿的珠海保税区迎来新的角色与使命。

对保税区来说,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力大桥经济区,眼下正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港珠澳大桥以西的第一个货车落脚点,在与香港机场连接后,保税区将通过搭建“珠港陆空联运”通关模式,打造承接港澳物流产业的重要枢纽。

“借助香港国际化城市的优势,我们还将发展未来产业,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跨境金融、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加快建设大桥经济区。”赵力表示。

新的机遇层出不穷。《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的正式出台,也为珠海保税区和跨境工业区跨境电商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珠海保税区拟整合保税仓库资源,建设完善跨境电商通关中心,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跨境电商平台落户,形成产业集聚效益。

此外,珠海保税区将加强与拱北海关的沟通,争取海关支持在保税区设立跨境电商通关中心,建立关、企、政三方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产品的通关效率。

观 察:“老保税人”三个故事 折射保税区升级之路

园区走访的最后,笔者遇到了在保税区工作20多年的“老保税人”邝沛林。他与这块3平方公里的土地相识已久,并一路见证其由弱到强。这天,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是推车的故事。

“那时,保税区还是一片滩涂,四周都是高高的芦苇荡,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谈起1999年刚来保税区的场景,邝沛林还记忆犹新。

偶尔有客商来,说想看看保税区,区里就派面包车把客商送进来。无奈土路泥泞,车轮总是陷进沟里,邝沛林和其他青年干部们只能下车推车,全身弄得脏兮兮,但谁都不觉辛苦。“我们保税人力量大,个个都会推车。”邝沛林笑着说。

第二个是欠钱的故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保税区才“两岁”,园区50万元的“开办费”还是借来的。

邝沛林说,保税区初期的建设资金可以用“极度匮乏”来形容,资金筹措、招商引资的任务尤为艰巨。这让时任保税区财税局局长的邝沛林感到“压力山大”,经常失眠。

通过不断与银行沟通做工作,次年,区内第一笔启动资金800万元终于到位,保税区这才有了自己的围墙和大门。

随后几年,经过协商争取,珠海市层面担保,保税区先后获得了两批次贷款。这些资金如源头活水,很快用于厂房基建、道路建设、园区配套等,以解决企业入驻与配套服务等问题。

第三个是“保姆”的故事。

2006年前后,保税区已有多家企业入驻,如何为这些企业做好“保姆式”的服务、让企业留得住,成了摆在保税区管委会面前的新问题。

“从前期的项目洽谈、签约、注册,到中期的动工建设,再到后期企业运营、产品报关、进出口协调,政府都提供贴心的一站式服务,不让企业操心。”邝沛林回忆,“当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像家人般融洽,出现问题也第一时间沟通解决。如此一来,园区企业运作很顺畅,很快就发展起来。”

纵观珠海保税区22年的变迁,不难看出,这三个故事恰好对应其艰难起步、破局而立、转型升级的历程。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的产业高地,珠海保税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政策和位置优势,主动出击,抓住每一次机遇,付出100%的努力。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拓荒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人传承。

样 本:园区首家外资企业 创新升级谋发展

爱普科斯公司的压敏电阻生产车间内,一台Epson工业机器人正在运载瓷片,机械臂上下翻飞,灵活地把瓷片吸到“手中”再放入载具。经过刷银、打线、插片、焊接等10余道工序后,一卷卷压敏电阻如履带般整齐缠绕,等待出货检验。

令人好奇的是,这条60多米长的生产线,却只见两三个工人在操作机器。该公司压敏电阻后段制造总监陈勇指着几米外的几个“大块头”说,“我们采用了AOI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工人只需负责操作机器。每隔几道工序,AOI系统就会对前序产品检测一次,自动剔除不良品,留下‘零缺陷’的优质品。”

在这个车间内,有2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一刻不停地“轰隆隆”运转。智能化与自动化是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在爱普科斯,单是压敏电阻车间,就有1500台设备、36台机器人,能生产3000多种型号的压敏电阻,周产量逾3300万支。但这在爱普科斯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总裁安柯南看来远远不够,“我们计划引进智能机器人,在不裁员的前提下增加产能。”

作为珠海保税区引进的第一家外资企业,爱普科斯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深耕多年。1998年刚来到保税区时,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只有压敏电阻一类,年销售额仅200万元。此后,爱普科斯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除了压敏电阻外,还研发了薄膜电容、温度传感器等新产品,今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20亿。

事实上,爱普科斯创立之初,招揽技术人才也是一件难事。自动化项目急需工程师,在珠海却遍寻不得。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技术能手越来越多,充足的人才储备为其积蓄了发展后劲。

扎根珠海保税区20年,如今的爱普科斯发展已如鱼得水。“在保税区管委会和海关的支持下,通关十分顺畅,我们每个月进出口运输有15000多次,平均每天要清关500次,货运这么密集,却还是能准时发货给客户。”安柯南对此感到惊喜。除此之外,政府针对研发型企业的发展补贴、对企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则进一步优化了保税区企业的营商环境。

谈及自家产品的竞争优势,安柯南自信地说,“质量过关、技术够硬、成本控制、交付能力强。”对于保税区的发展前景,安柯南更是满怀希冀。“希望保税区继续保持发展势头,我们有长远的发展计划,员工也对这里很有感情,我们不会离开。”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