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珠海律师 >> 珠海动态

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整治通过省考“河水清澈,鱼虾游动,小时候的景象回来了……”

大律师网 时间:2020-08-10
导读: 7月22日-24日,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整治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专项考核。至此,珠海市17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全部“初见成效”。 7月27日,斗门区召开2020年全区水务暨河长制工作会议,这既是对河长制既往工......

7月22日-24日,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整治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专项考核。至此,珠海市17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全部“初见成效”。

7月27日,斗门区召开2020年全区水务暨河长制工作会议,这既是对河长制既往工作推进情况的总结会,也是研究、反思、提升河湖管理理念和措施的部署会,又是一次今年年底接受“国考”的动员会。会议要求以年度重点工作为聚焦推进河长制任务落实,力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咬定“长制久清”不放松,逐步实现河长制到“河长治”的转变,致力打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美丽斗门。

考核

黑臭水体整治通过省考将不断健全完善“河长制”体制机制

9时20分:抵达沙龙市场,检查沙龙涌上游水质情况

9时30分:离开。前往乾务镇水利所桥头

9时33分:抵达,检查沙龙涌中游水质情况

9时40分:离开。前往乾务镇新村泵站旁

9时42分:抵达,检查沙龙涌下游水质情况

9时50分:离开。前往乾务镇乾东湿地

……

7月22日至24日,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斗门区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排查。23日当天,从8时30分到17时30分,专家组马不停蹄先后实地检查了沙龙涌、咸坑河、鸡咀涌和新青正涌等河涌,通过水质检测、问卷调查和核查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斗门区黑臭水体整治情况。24日,根据专家总结工作会议意见,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部通过考核验收。

201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此后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成为我国印发的第一个涉水攻坚战实施方案,对黑臭水体整治提出具体要求。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即五福涌、鸡咀涌、新青正涌、合禾涌、白头翁涌、咸坑河、沙龙涌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

斗门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省市部署,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8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抓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工作,下定决心打赢这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经过近几年的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全区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8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顺利通过省考。今年年底,8条黑臭水体将接受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国考”。

“不光要眼里有河,更得要心里有河。各级河长要看好自己的责任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斗门区将不断健全完善“河长制”体制机制,推动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现场

昔日黑臭河涌如今鱼群可见“五福涌整治民意测评满意度93%”

7月28日下午,五福涌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河中小鱼群可见。

五福涌位于斗门井岸镇,长约3.549公里,曾经是村民避而远之的黑臭河涌。“五福涌整治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沿河截污和河道清淤。”斗门区水务局水资源和水质监测中心主任赵伟雄介绍,经过综合整治,整条河涌以崭新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

沿涌而行,涌岸一侧的榕树郁郁葱葱,宛如绿伞成荫,向东延伸到珠峰大道。据村民介绍,这些榕树估计有500棵。“当初综合治理时,充分考虑了这些本土绿植的去留问题,并最终保留下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水景观。”赵伟雄表示。

“真的没想到,这条河涌不黑了不臭了。”今年73岁的钟耀华是五福村人,住在五福涌旁边。说起这条河涌的过去,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河涌,这位老人感慨万千。

“记得小时候,这里河水清澈,鱼虾游动,我们经常下河游泳,大人们就在河涌里洗衣服、洗菜。”钟耀华介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到河涌内,整条河涌就慢慢变黑变臭了。“水浮莲堵塞了河道,死鱼烂虾、污水横流,臭得让人难以忍受。”钟耀华说,好几次他都打算要搬离这里了。

“现在好了,五福涌又变好了。”钟耀华开心地说,吃完晚饭看完新闻联播,他就和老伴沿河涌散步。“这里空气好,有花有草有榕树,觉得很舒服。”

“前段时间,村里就五福涌整治进行民意测评,满意度达到了93%。”五福村党委副书记郭锡明说。据悉,在7月22日-24日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专项排查中,民意满意度是一项重要内容。

郭锡明介绍,在五福涌黑臭水体整治之前,河涌的右岸被不少鱼塘侵占,河涌的左岸乱搭乱建了养鸡养鸭的棚子……“刚开始整治时,要清拆这些鱼塘、鸡鸭棚,遭到村民的反对。”随着整治进程的推进和整治效果的显现,村民们开始理解、配合,一直到现在的夸赞。“治理河涌的过程,也是政府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郭锡明表示。

距离五福涌不远是新青正涌,河水中可见罗非鱼、皖鱼,甚至出现了河虾。和钟耀华的感受一样,今年66岁、当了20多年村干部的吴千根,对新青正涌的黑臭无法忘记。“记得有一年大风大雨,河涌的污水外溢,流到稻田和鱼塘里,稻田无法耕种,鱼虾全部死亡,损失惨重。”“河涌沿线铺设排污管时,村民愿意牺牲小我利益,无偿提供宅基地配合政府部门进行施工。”新青村委会治保主任罗仁权表示,村民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大家都深受黑臭水体之害,希望早一点整治好。

成效

落实河长制的生动实践水生态环境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有水,有美人蕉、再力花、长春花,有喷泉……这里是莲洲镇西滘村四九顷农村湿地生态园,面积约2000平方米。

“看上去完全不像农村污水处理站,更像是一处别致的水生态景观。”珠海城汇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辉建表示。据悉,珠海城汇环保有限公司是斗门区属国企珠海城投发展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负责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工作。

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西滘村四九顷农村湿地生态园的前身是一处废弃的鱼塘,去年年底对该站点进行了整改提升,将污水处理规模由15吨/天调整到30吨/天,出水执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

“该处生态园的核心工艺是生态氧化塘。”曾辉建介绍,一方面通过种植净化植物,将污水中的污染物作为生长的营养成分来吸收,再经过定期收割植物,从而把污染物去除掉;另一方面通过植物根系上附着的微生物,把水中的污染物降解掉。斗门区水网纵横,有不少废弃鱼塘,很适合建设这样的生态园,既可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又能改善周边环境,一举两得。

白蕉镇六乡片区农村湿地生态园,同样是一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其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1000吨/天,主要收集六乡社区、月坑村、办冲村和盖山村等处污水,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再经过净水植物进一步净化,排入白头翁涌作为补水。

白头翁涌全长1.6公里,河水在月坑村形成U型。得益于农村湿地生态园的补水,在斗门区8条黑臭河涌治理中,白头翁涌整治效果显著。早在去年年初,白头翁涌就率先通过全省“初见成效”考核。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关乎斗门区101条行政村、近22名村民的民生福祉,斗门区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持续推进这项工作。数据显示:斗门区目前共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06座,配套建设管网约300公里,投入4900万完成对55座不正常运营的站点及配套管网进行全面整改,全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部投入正常运行。

斗门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成为全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坚决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今年1月-6月,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尖峰大桥断面、虎跳门水道河口断面水质达到Ⅱ类,石角咀水闸断面水质为Ⅲ类,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与2019年相比水质明显改善,达到国家和全省考核要求。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水清大河净。今年1月-6月,斗门区黄杨河尖峰大桥国考断面由Ⅲ类水质提高至Ⅱ类,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水环境治理得到有效改善。其中,斗门区河长制的多项重点工作更是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全区8条黑臭水体通过省考基本达到“初见成效”,12条问题河涌今年年底前完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开展河湖、水利工程划界及碧道建设,“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建设重点水利工程,整治水浸黑点,有力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把水生态环境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谱写新时代河湖保护治理新篇章。

部署

重点抓好五项具体工作今年年底接受“国考”验收

7月27日下午,斗门区召开2020年全区水务暨河长制工作会议。在8条黑臭水体整治通过“省考”之际召开的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对河长制既往工作推进情况的总结会,也是一次研究、反思、提升河湖管理理念和措施的部署会,又是一次今年年底接受“国考”的动员会。

会议要求,以讲政治的高度增强落实河长制的行动自觉,以年度重点工作为聚焦推进河长制任务落实,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确保河长制取得扎实成效,力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致力打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美丽斗门。

“今年是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全区上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河长制这一治水管水护水新模式,加强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治理,为建设美好美丽斗门提供坚强保障。”在本次会议中,斗门区委副书记、区长马洪胜部署今年重点抓好的五项具体工作:继续结合“长制久清”总体目标,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做好黑臭水体治理,据悉今年年底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进行“国考”验收,明年四月底前将组织“长制久清”验收;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今年将投入9000万元,完成白蕉镇等10个村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村居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做好河湖管理范围划定;保持河湖“清四乱”常态化;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1亿元,确保全区水安全建设。

●采访手记

探究新思路取得实效

江河、联围、桥梁、水闸、河涌、水库……构成了斗门区令人惊叹的水风景。其中,全区251条河流纳入河长制、37座山塘水库,占了全市河湖数量的6成以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咸淡水资源培育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蕉海鲈”,成就“中国黄沙蚬之乡”“中国禾虫之乡”等国字号荣誉,成为斗门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毫无疑问,黑臭水体整治是斗门区全面落实河长制这一治水管水护水新模式,努力把水生态环境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黑臭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根治不能就水论水,必须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认为。

正如朱晓东所言,在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斗门区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并达成共识: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在具体工作中,采用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举措和机制进行解决,使整治收到实效、通过考核。比如:在新青正涌整治中,通过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将这些污水纳入市政管网,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入河;在五福涌等黑臭水体整治中,从岸上寻找问题的根源,为此通过加大对河涌两侧私搭乱建的清理整治,对河湖管理范围确权划界,严禁以任何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河道、非法采砂等,打造健康自然的河涌水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河湖生态新格局。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