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崔X,女,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九日生,汉族,农民,现住晋宁县方庄镇。
委托代理人崔X,男,五十二岁,汉族,农民,住址同上。系原告父亲。
被告孙X,男,一九七三年二月二十七日生,汉族,农民,住获嘉县黄堤镇。
委托代理人孙X,男,一九六六年十月十日生,汉族,情况同上。
委托代理人花X,男,成年,汉族,显明市西工区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崔X诉被告孙X离婚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被告及其双方委托代理人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我与被告二OO一年底经媒人介绍结婚,结婚前被告同意我带小孩,但婚后四个月却发现被告心胸狭窄,常因嫌弃我带小孩,对我和孩子非打即骂。二OO二年六月三十日夜,为孩子吃奶一事被告又打我和孩子,并恐吓要将我儿子撕开,我一气回了娘家。之后,被告多次托人说情,并保证以后不再嫌弃小孩,我跟他回家了。但被告并未改好,二OO二年腊月二十,因家中电视被盗,被告生气又将我打了一顿,我又回了娘家,并居住至今。我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与被告确无感情,坚决要求离婚,我结婚时买的家俱归我所有。
被告辩称:原告所诉不实,不同意离婚。
庭审中,原告提供证据有:1、孙A、李B的证明两份,2、民事调解书一份。被告提供的证据有:1、结婚证,2、证人孙A、孙在常出庭证言。本院依职权调取财产勘验笔录一份。
经庭审质证,被告对孙A、李B的证明有异议,认为孙A的属传来证据,要求李B出庭。本院认为原告提供的两份证明属证人书面证言,作为证人应出庭作证,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经法院允许后方能提交书面证言,两份证明不符合证据真实性、合法性的要求,不予采信。孙A虽出庭,但其陈述情况均是听原告自己讲的,不具证明效力。对于其它原、被告均未提出异议的证据,本院予以采信。
依据上述有效证据及双方当事人一致陈述,本院可以认定以下事实:
二OO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原告崔X与晋宁县方庄镇农民孙C离婚,其婚生子小孙由原告抚养。同年腊月,经媒人孙A、孙在常介绍,原、被告认识,腊月十九举行典礼仪式,二OO二年八月一日补办结婚登记手续。二人婚后为家务琐事时有争吵,二OO二年六月三十日原告生气后回娘家居住,被告多次托人说合,二人和好。同年年底,因生气原告再次回娘家,并居住至今。二OO三年三月十三日原告向本院提起离婚诉讼。
另查明,结婚时原告收取被告彩礼款18000元。原告婚带嫁妆有:被子八条、床单四条、煤气灶带柜一套、邦德牌自行车一辆、三组合低柜一套、电视组合柜六件、高组合柜三件、梳妆台一个、沙发单人、双人三人各一件、双缸洗衣机一台、海陵100型摩托车一辆,以上财产均存放于被告家。婚带嫁妆冰柜一台,现存放于原告娘家。原、被告婚后无共同存款,无债权,有共同债务300元,债权人为原告姨妈。
本院认为:原、被告婚前认识不足一月时间便按农村风俗典礼后开始同居生活,感情基础差,在之后一年的共同生活期间,二人时有吵打,感情一般,尤其是二OO二年八月补办结婚登记后,当年年底原告就因二人生气回娘家长住至今。由此可见,原、被告婚姻基础差,婚后未建立起真挚的夫妻感情,原告的离婚请求应予支持。原、被告共同生活期间所负的债务300元,应由双方共同偿还。原告的婚带嫁妆属原告婚前财产,归原告个人所有。原告收取被告的彩礼款,因数额较大,且结婚时间不长,原告应酌情返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第一款、第十八条第一项、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准予原告崔X与被告孙X离婚。
二、夫妻共同债务300元,由原告崔X与被告孙X共同负担偿还。
三、原告婚带财产:被子八条、床单四条、煤气灶带柜一套、邦德牌自行车一辆、三组合低柜一套、电视组合柜六件、高组合柜三件、梳妆台一个、沙发单人、双人、三人各一件、双缸洗衣机一台、海陵摩托车一辆、冰柜一台归原告崔X所有,限被告孙X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上述财产(除冰柜外)交付原告崔X所有。
四、限原告崔X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返还被告孙X彩礼款13500元。
案件受理费150元,实支费310元,共计460元,由原、被告各负担230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供副本,上诉于显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三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第十八条 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第三十二条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第四十一条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