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2025年个税税率的计算基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6-17 16:56:44 浏览:0
  个税税率是指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税税率的制定和调整都必须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我国个税税率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相关实施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为个税税率的制定、调整和执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2025年个税税率的计算基础是什么?

  2025年个税税率的计算基础是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这包括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在此基础上,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适用不同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来计算个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025年个税税率的具体档次是如何划分的?

  2025年个税税率的具体档次划分如下:

  1、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

  2、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20。

  3、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16920。

  4、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31920。

  5、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52920。

  6、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为85920。

  7、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60000元,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为181920。

  如果未按时进行个税申报或缴纳税款,会面临哪些法律后果?

  如果未按时进行个税申报或缴纳税款,可能会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1、税务机关将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并可能处以罚款。

  2、对于情节严重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

  3、纳税人的信用记录可能受到影响,对于未来的贷款、签证等方面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4、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构成逃税等犯罪行为,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追究。

  【温馨提示】本回复仅作为一般情况的参考,若无法满足您的法律需求,请直接咨询律师以获取个性化的法律解决方案。我们承诺在5分钟内快速响应,以提高问题解决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