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强迫劳动罪认定

更新时间2019-11-26 更新5篇文章 被阅读0

首先,本罪是由特定涵义的“用人单位”实施的犯罪,这些用人单位仅限于经济组织。实践中,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或团体强迫招用职工劳动的,不应以本罪论处。其次,本罪构成要有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且是违背职工的意志,强迫劳动的行为。如果用人单位并没有使用这种法定的方法,只是对职工进行严格要求,或者职工自感超时间、超负荷地劳动,用人单位并未对其强迫的,不能以犯罪论处。

    强迫劳动罪的法定最高刑期是多久?强迫劳动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的规定,对强迫劳动罪的处罚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强迫劳动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但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如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或其他极其严重后果的,法定最高刑可达到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犯前款罪,致使被强迫劳动的人遭受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 【 浏览全文 】

    强迫劳动罪的立案条件有哪些?1. 行为人因素:行为人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包括自然人和单位,明知故犯地实施了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行为可以表现为使用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迫使他人进行劳动。2. 客观行为:行为人实施了强迫劳动的行为,即违背他人意愿,强制其从事劳动活动。这里的劳动既包括经济生产劳动,也包括非经济性劳动。3. 情节严重:强迫劳动的行为需达到一定程度的严重性,如长期持续、涉及人数众多、对被强迫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或剥夺其基本生活保障等。4. 社会危害性:行为已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的基本人权造成了实际的危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 ...... 【 浏览全文 】

    警方在强迫劳动案中如何启动调查程序?1. 立案阶段:当警方接到有关强迫劳动的报案、控告,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可能涉及强迫劳动的线索后,首先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核实。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如果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当立即将案件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由其决定是否立案侦查。2. 调查取证阶段:一旦立案,警方将依法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工作,收集和固定证据。这包括但不限于询问当事人、证人,勘查现场,提取物证,调取书证等。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至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警方必须遵守法定程序,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3. 审查决定阶段:警方在完成初步调查取证 ...... 【 浏览全文 】

    2020强迫劳动罪的特征侵犯的客体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休息休假权利。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合同所确立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其双方地位平等。强迫职工劳动的行 为,侵犯了职工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休息休假权利。侵犯的对象,包括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客观方面表现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的违反劳动管理法规,是指违反我国《劳动法》及其相应的法律法规。认定客观方面要注意三点:一是必须表现为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二是强迫劳动,其表现形式有:以殴打、没收押金和集资款强迫劳 ...... 【 浏览全文 】

    强迫劳动罪的特征侵犯的客体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休息休假权利。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合同所确立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其双方地位平等。强迫职工劳动的行 为,侵犯了职工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休息休假权利。侵犯的对象,包括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客观方面表现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的违反劳动管理法规,是指违反我国《劳动法》及其相应的法律法规。认定客观方面要注意三点:一是必须表现为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二是强迫劳动,其表现形式有:以殴打、没收押金和集资款强迫劳动, ...... 【 浏览全文 】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4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