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的扶养人分为三类,先说父母长辈对子女的抚养,这也是被关注最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1.1生效)的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是父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如果夫妻双方已经离婚,实际没有直接抚养、照顾子女的一方需要支付抚养费,子女也有权利要求父母履行抚养义务支付抚养费。如果夫妻双方没有抚养能力或者已经去世,孩子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是第二顺位的抚养义务履行者,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第二十七条中有所体现。最后是孩子的兄长和姐姐,在父母无力抚养或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对弟弟妹妹也是有法定抚养义务的。
至于平辈之间的扶养,一般指的是合法夫妻之间的一种相互扶助的义务,夫妻在结婚后,就需要履行法律强制性的夫妻扶养义务,大部分的情况是夫妻一方因患病失去收入或生活自理能力时,另一方不得拒绝扶养,扶养可以是照顾也可以是支付扶养费。因而夫妻间扶养义务的法定扶养人就是夫妻双方。
最后说说子女对父母长辈的赡养,在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第十一条中,规定了法定的赡养人为子女或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中对子女的定义也是广泛的,既包括亲生子女,也包括收养的孩子和因为姻亲关系而形成的继子女,这些都是对老人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赡养并不只是单纯的给予钱财,现代法律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赡养问题,相信大家不止听说过一起法院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的新闻。在2013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要求子女多回家探望老人被列入法律条款中,其中的第十八条规定子女要常回家看看,要关心老人的精神世界,而并不只是单纯的金钱赡养。
1、抚养适用于长辈对晚辈之间,以及晚辈对长辈之间的抚养义务,如父母对未成年人子女,成年子女对年老的父母;
2、扶养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扶养主要是指平辈之间,如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扶养的义务。此外广义的扶养主要包括赡养、扶养以及抚养。
1、被扶养人是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被扶养人生活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农民人均年生活的消费支出×(18-被扶养人实际年龄]÷对被扶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
2、被扶养人是18-60周岁之间,没有劳动能力且又没有生活来源的 被扶养人生活费。
其计算公式为:
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受诉法院所在地人均年消费性支出×扶养年限×伤残系数
注:伤残系数是指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或者是伤残的等级。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