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王思聪答32题赚23万 网友盯上“分享经济”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16-06-06 浏览:
导读:王思聪答32题赚23万 网友盯上“分享经济”

王思聪答32题赚23万 网友盯上“分享经济”

  日前,一款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在朋友圈刷了屏。按照“分答”规则,所有人都可以向所有人提问。回答者设定自己的价格,1块到几千元不等,然后通过对其他人问题的答复得到这笔钱——必须是语音,时间被限制在60秒内。除此之外,这个产品设计了“分成”机制:当回复者的语音被其他人“偷听”时,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

  回答问题就能赚钱,提问也能赚钱,这一模式吸引不少人参与。知名编剧史航的回答标价38元,仅仅一天之内,他就通过回答问题赚了6000元。但是,真正引爆“分答”的是“国民老公”王思聪。

  以“网红、投资人、哲学家”的身份开通“分答”后,仅一天时间,王思聪就成了整个“分答”上赚钱最多的人之一。向他提一个问题,最初需要花费3000元,现在进一步涨价,达到了4999元。截至6月5日,已经回答了32个问题,超过56000人收听他的回答,总收入超过23万。

  此外,“分答”收入热度靠前的还有创业公司CEO、医生、微博知名人士等,收入从几十到几万不等。而网友的问题也大多集中在创业赚钱、减肥健身、两性话题、娱乐八卦等方面。

  声音:付费回答是知识变现 还是贩卖隐私

  “分答”刷屏之后,让不少人看到了知识变现的光明未来。然而,也有质疑声音,包括王思聪在内的“分答”达人,回答的大多还是八卦和情感问题。付费回答模式到底是知识变现的进步,还是满足人们的窥私欲?

  声音一:问答精准化 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向

  “前两天我向一个知名营养师提问‘每顿吃肉如何吃出健康’,网上提问只需要50元,如果是线下咨询,就不止这个价了。”参与“分答”互动的摄影师胡先生告诉记者,在网上搜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时,如果能通过付费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向或观点,他愿意为之买单。

  在重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熊女士认为,知识在互联网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被各类八卦信息充数在朋友圈后,我们更需要一些知识来提高自己。通过付费问答的平台,可以了解你感兴趣的人,知道你最解不开的谜团,甚至认识许多有同样诉求的朋友。”

  声音二:窥探隐私问题居多 大多借助“粉丝经济”

  “如果不能保证像王思聪这样的名人持续答题或者爆料,‘分答’还能继续火下去么?”关注“分答”一段是时间的市民方小姐观察到,关于明星的隐私八卦热度偏高,甚至还会有一些极度窥探隐私的问题出现,她不禁发出疑问,“分答”卖的是知识还是娱乐绯闻产品?

  在重庆一家公关公司工作的唐小姐也试了把“分答”,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微信好友有上千人,分享到朋友圈后只有四五个好友提问。”唐小姐认为,知名人士借助“粉丝经济”可以获得较多收听者和提问者,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知识经济”。

  声音三:提问也能赚钱 网友盯上“分享经济”

  无论“分答”是变现知识还是变现隐私,不少网友瞄准“分享经济”,研究如何靠分答赚钱。网友“-折耳熊”表示,自己在提问和偷听合起来花费了有200多块,但由于有2条问题被人偷听较多,通过“分成”后竟然还略有盈余。

  网友“蝴蝶飞飞飞”还总结了赚钱攻略,“向标价低的网红提问回报更高,因为‘分答’由答主自己定价,有些人气很高的网红定价并不高。像海清提问门槛才1元,罗振宇、马薇薇等门槛都不高但拥有大量粉丝,投资回报率较高。”

  变迁:从“打赏”到分答平台 优质内容寻找变现突破口

  从微信、微博的“打赏”,到果壳知乎的问答社区,还有“作业帮”等垂直细分领域的问答应用,不少企业都在寻求知识变现的可能性。

  互联网刚兴起时,许多人认为免费是未来的趋势,知识传播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变得价廉物美,比如出现了很多慕课平台。另一种趋势是,越来越多人认为知识收费是可行的。

  知乎网CEO周源则坚持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依然很值钱,任何知识经验的分享都是人们脑力劳动的结果,应该支付报酬,而且优质内容会越来越值钱,被“贱卖”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少。

  传播学专家:知识付费能凸显其价值 专业领域咨询有风险

  在“知识付费”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问答类产品层出不穷,这种付费问答模式是否可行?在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殷俊看来,“知识付费”本质上是一种经营的探索,从原来的纯文本、视频到现在语音的交互,说明知识的边界在新媒体的运用中不断扩大,也是知识价值化的一种体现,这种模式是可行的。

  同时,殷俊也怀有一份担忧,“因为‘知识付费’具有商业属性,并不能保证回答者是不是纯粹地从专业角度作答,不排除商业植入的可能。”因此,殷俊建议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做一些普及性的知识问答,但是不主张健康类、医疗类等专业领域的咨询。

  此外,殷俊认为,60秒的语音绝对不是未来主流的问答交流方式,难以达到答疑解惑的效果。“未来的知识问答肯定是一个交互式的,我问一个问题你回答了,我可能对这个问题没问完,需要继续了解,在这种交互式的问答中完善。”

  经济学专家:依托“名人效应”居多 沉淀专业领域前景更广阔

  “付费问答”能否催生一个新的互联网产业?重庆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蒲勇健认为,“分答”目前主要是利用名人效应,在短短的60秒内,用户往往不会提出实质性的问题,往往会抱着一种跟名人对话很爽的心态,其付费探索的持续性或受益范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如果,这类付费问答平台可以在诸如心理学、艺术、物理学等领域沉淀下来活跃且稳定的专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蒲勇军表示,年轻人更关注娱乐八卦,但这只是市场的一小部分,更多人在专业领域想了解一些网上搜不到的知识时,如果有这么一个平台解答,他们大都愿意为此买单。

  此外,由“提问也能挣钱”的分成模式,在蒲勇军开来,是分享经济的一种直观体现,“任何付费服务,如果只有一小部分人从中受益,那基本上无法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如果受益的群体规模越来越大,或绝大多数人都可以从中受益,这种模式才更具有生命力和传播力。”

  网友热议:

  @JINYU:“分答”分成机制是粉丝们的狂欢,大家都在思考提一个值得被回答的问题,充实了平台内容,分享机制也拉近了与粉丝的距离。

  @DedSec-:花3000元去给王思聪提个问题,按每被偷听一次就被平台分5毛算,6000人听就回本了,这不失为一个致富新渠道,然而老王升价了4999一个问题,风险又大了。

  @luable_lee:就是坑人钱的,1分钟能说点什么,花这个钱去的一般都不是冲着问题真正价值过去的,明星网红开这个更合适。
(编辑:万兔思瑞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