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专题新闻 >> 新闻详情

刑事证据收集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来源:专题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2-14 浏览:
导读:刑事证据收集的法定程序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关键环节,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它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禁以非法手段获取证据。

刑事证据收集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刑事证据收集的法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依法启动:证据收集应在刑事案件立案后,由侦查机关(如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启动,并在侦查过程中持续进行。

2. 合法取证:所有证据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包括但不限于询问证人、被害人,讯问犯罪嫌疑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3. 保全证据:对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

4. 记录与告知:证据的收集过程应当有笔录或者其他形式的记录,并且告知有关人员其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

5. 鉴定程序:对于需要通过专门知识确认的事项,应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鉴定。

法律依据: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至第六十三条关于证据收集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

非法取得的刑事证据如何处理和认定?

在的刑事诉讼程序中,非法取得的证据是指侦查机关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获取证据的过程中违反了法定程序、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或违背了证据收集的基本原则而获得的证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非法取得的证据,应当依法进行严格的排除。

首先,非法证据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获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采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以及鉴定意见等。这些证据由于其获取过程存在严重违法情形,可能直接影响证据的真实性与公正性,原则上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其次,对非法证据的处理并非简单地一概排除,而是需要经过法庭的审查和判断。法院在庭审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证据可能是非法取得的,应当启动专门的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由提出该证据的一方承担证明证据合法取得的责任。如果无法证明或者经查明确实属于非法取得,那么该证据将被排除,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排除程序及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执行力度。

刑事证据收集的法定程序不仅是保证公正审判的基础,也是防止冤假错案的重要防线。在代理案件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上述法定程序,积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协助司法机关准确查明事实,实现公平正义。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