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2024年对于承诺,如何认定其已完成法定生效程序?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4-10 浏览:
导读:承诺的法定生效程序通常涉及要约的接受、承诺的通知以及合同的成立。认定承诺已完成法定生效程序需要考虑这些要素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于承诺,如何认定其已完成法定生效程序?

1. 要约与接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当受要约人同意要约,即为承诺。承诺必须明确无误地表达出接受要约的意愿。

2. 承诺的通知: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三条规定,承诺生效的时间是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的时候。如果承诺不需要通知或者根据交易习惯可以不通知,则承诺在按照要约的要求完成行为时生效。

3. 合同成立:承诺生效后,合同即告成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若采用数据电文等形式,合同自符合约定或者规定的确认形式时成立。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可以有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作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三条:承诺生效的时间是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的时候。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法律认可的口头承诺需满足哪些要素?

口头承诺在特定情况下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这通常需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首先,口头承诺必须是真实的、明确的,并且被双方接受。这意味着,承诺的内容必须清晰无误,双方都理解并同意这个承诺。其次,口头承诺必须涉及到合法的行为,不能违反法律或公共道德。再者,口头承诺必须能够被证明。虽然口头承诺没有书面证据,但如果第三方可以证明承诺的存在,或者通过交易习惯、行为模式等可以推定承诺的存在,那么这个口头承诺就可能被法院认可。

引用法条:

1. 《合同法》第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这条法律规定了合同可以采取口头形式,但同时也指出,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口头承诺则无效。

2.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这一条表明,即使没有书面证据,其他形式的证据如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也可以用来证明口头承诺的存在。

3. 《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这条规定意味着,即使口头承诺没有书面记录,只要债务人没有异议,那么这个承诺就是有效的。虽然口头承诺在法律上可能具有约束力,但由于缺乏书面证据,往往在争议解决时面临更大的困难对于重要的事项,建议还是采用书面形式来确保权益。

综上,判断承诺是否完成法定生效程序,主要看是否对要约进行了有效接受,承诺的通知是否到达要约人,以及合同是否因此成立。在实际操作中,应确保所有步骤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困扰您?大律师网是您的最佳选择!我们汇聚了数万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各种法律疑难。无论是文字、电话还是视频咨询,我们都能满足您的需求。点击咨询,让我们为您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