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停止销售侵权商品、下架相关标识,避免损失扩大。例如,某服装店误售假冒品牌服装,发现后应第一时间撤柜并停止宣传。
收集“不知情”证据:包括进货发票、供货合同、供货商资质证明等,证明商品合法取得且无主观过错。如某母婴店能提供进货单及供应商营业执照,可佐证其不知情。
协商或行政/司法解决:与被侵权方协商赔偿;协商不成可向工商部门投诉,或通过法院诉讼解决。工商部门可责令停止销售,情节严重可罚款;法院将综合主观过错、侵权后果等因素判定责任。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六十条: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不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若能证明无过错,可不承担责任。
严格审核供应链:选择正规供应商,查验商品授权书、商标注册证等文件,避免采购来源不明的商品。例如,某电子产品店要求供应商提供品牌授权书后方可进货。
定期学习知识产权法规:参加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了解常见侵权行为及法律后果。如某餐饮店通过培训得知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商标可能构成侵权,随即更换店招。
建立内部合规制度:明确商品采购、销售流程中的知识产权审核要求,保留相关记录备查。例如,某超市要求员工对新品进行商标查询并留存截图。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属侵权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等,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以上则是关于“商标侵权”的详细内容,大律师网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