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咨询>> 咨询详情

    律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个问题:我婶婶精神不太好(叔叔很多年前已经过世),没办法处理自己的生活

    安徽-芜湖婚姻家庭人气( 回答(3)发表于:2021-05-05 08:27

    律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个问题:我婶婶精神不太好(叔叔很多年前已经过世),没办法处理自己的生活,也没办法照顾自己,我们一直在照顾她:她生活上需要什么我就想办法去做,需要买什么我就去买,需要生活费了我就去银行拿钱(我婶婶不晓得到银行拿钱),身体不好了我就想办法去找医生,政府把她列为特困户我就办材。但所有用费全部是我婶婶自己的(我只是帮她办事而已),而现在她有一笔较大的财产(她的儿子今年在工地发生工亡事故,公司赔了一笔钱,我这个堂弟没有结婚也无子女),如果她过世后,这些财产都要让她的弟弟继承对吗?(我婶婶的弟弟这么多年来对我婶婶一点照顾都没有,甚至可以说是不管不问)

    3位律师回答

    未到所面谈,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顾问团律师–大律师网

      18046294923(咨询请说明来自大律师网)

      咨询我
      安徽 芜湖 解答问题:8029条

      遗嘱继承协议注意事项:1、并非每位老人都需要订立遗嘱。我国法律规定,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祖父母外租父母兄弟姐妹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如果老年人对自己过世后的遗产分配没有特别的意愿,那么就不需要订立遗嘱,遗产会按照法律的规定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分配。2、遗嘱的内容应该合法而详细。老年人只能在遗嘱中约定自己的财产的继承,涉及别人的财产的部分是无效的,遗嘱没有涉及的老年人财产在老年人过世以后会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继承人继承。需要注意的还有,老年人在订立遗嘱是应该注意给自己在世时抚养的无生活能力人留下必要的生活保障。3、订立遗嘱应该考虑周全不可盲目冲动。订立遗嘱对老年人自己和遗产继承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年人在订立遗嘱时,应该客观的评价遗嘱继承人,不能因为和子女一时赌气或者盲目的听信他人而订立遗嘱。一些老人因为和某个子女的一时口角而剥夺了其继承权,事后又后悔不已再次更改遗嘱,这样既伤害了和子女的感情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4、选择合适的遗嘱形式订立合法有效的遗嘱。遗嘱的形式有口头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见证遗嘱、公证遗嘱、录音录像遗嘱等。其中律师见证遗嘱和公证遗嘱是比较专业和可靠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公证遗嘱的撤销需要再次公证才能生效。5、老年人还可以订立遗赠扶养协议。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依也为了在过世后给照顾自己的人补偿,老年人可以订立遗赠抚养协议,规定在自己过世后,自己的财产由按照协议约定照顾自己的子女、外人或者机构继承。6、妥善管理遗嘱。当老年人在世时遗嘱外泄往往引起家庭矛盾,而在老年人过世时遗嘱丢失或遭人恶意损害又违反老年人意愿,所以应该谨慎妥善的保管遗嘱。可以指定信任的人保管遗嘱,也可以选择公证遗嘱和律师见证遗嘱,这样公证处和律所都有存档,以备查证。
      <br><b>法律依据</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br>

      回复于 2021.07.27 16:24

    • 顾问团律师–大律师网

      18046294923(咨询请说明来自大律师网)

      咨询我
      贵州 六盘水 解答问题:6051条

      这个要看父母生前有没有立下遗嘱,对财产进行分配,如果有遗嘱,遗产的分配就按遗嘱来办,如果没有立下遗嘱,则自己可以跟爷爷奶奶协商继承父母的遗产,如果产生遗产纠纷,则可走法定程序来继承父母遗产,具体能分到父母多少遗产,这个要根据法院判决以及认定了。
      <br><b>法律依据</b>《继承法》第五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


      <br>

      回复于 2021.07.27 17:10

    • 顾问团律师–大律师网

      18046294923(咨询请说明来自大律师网)

      咨询我
      浙江 杭州 解答问题:8029条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父母子女,互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同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的还有配偶、子女。也就是说,当子女作为被继承人过去后,继承开始。这时首先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子女过世是否留有遗嘱,如果有合法有效遗嘱那么按照遗嘱约定进行继承;第二,没有遗嘱的情况下,进入法定继承程序,也就是说所有第一顺位继承人均可以按份额均等分割遗产。也就是说,要看看此时,顺位继承都有哪些,除了父母之外是否还存在配偶、子女;如果都没有,则遗产由父母各自百分之五十进行继承;如果存在配偶、子女,按照顺位继承人的人数进行平均分割即可。涉及到家庭成员分割遗产的时候,法官都会组织各方本着合法、务实,有利生活、照顾生活困难一方等从多因素进行调解,不希望各方为了斗气,争利,而忽略了我们国家传统的亲情关系。调解成功的,为各方出具调解书,签收就生效,皆大欢喜。当然,如果分歧较大,法院最终还是会根据证据和法律,及时作出判决的。
      <br><b>法律依据</b>《继承法》第五条


      <br>

      回复于 2021.07.27 17:35

    相关咨询
    热门推荐
    在线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