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2024年逃逸后还能申请调解吗?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4-03 浏览:
导读: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的行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但是否能申请调解取决于具体情况。

逃逸后还能申请调解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若事故当事人逃逸,这将可能构成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民事赔偿部分,即使逃逸,只要受害者愿意,理论上仍可以进行调解,因为调解主要是解决民事赔偿问题,而不是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如何证明不是故意逃逸?

在交通事件中,如果被指控为故意逃逸,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并非故意离开现场。故意逃逸通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明知发生了事故,却有意逃避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但是,如果存在合理的解释或证据表明离开现场并非出于逃避责任的意图,那么就可以反驳这种指控。

1. 紧急情况:如果当事人因自身或他人的健康危机,例如严重伤病需要立即就医,或者现场存在生命危险的情况,这可以作为非故意离开的理由。

2. 不知情:如果当事人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事故,例如事故轻微,没有明显的碰撞痕迹,或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撞等,这也可能构成辩护理由。

3. 求助:如果当事人离开现场是为了寻求帮助,比如报警或者寻找医疗援助,这也可以证明其并无逃避责任的意图。

4. 法律义务:如果当事人离开现场是基于法律义务,如需要保护现场免受进一步破坏,或者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这也可能被视为合理解释。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明确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这表明,法律对逃逸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2.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是否构成犯罪,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证据来判断。证明并非故意逃逸的关键在于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上述合理解释,并且这些证据需要能够在法庭上被接受并证明其真实性。

虽然交通逃逸者在刑事责任上可能面临严重惩罚,但在民事赔偿方面,如果受害者同意,逃逸者仍然有可能通过调解来解决纠纷这需要考虑受害者的意愿,且逃逸者应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积极配合处理,否则调解的成功率可能会降低。建议在这种情况下,逃逸者应尽快寻求专业法律援助,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温馨提示〗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关注大律师网,3万+注册律师每天为您提供实用的法律干货。遇到棘手的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从专业角度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