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至2025年7月1日)。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指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这里的“正常劳动”包含劳动者按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或约定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并且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都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最低工资标准一般分为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两种形式,前者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后者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时,需要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诸多因素。
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则要在月最低工资标准基础上,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因素,同时适当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的差异。
实际上,各地规定存在差异。
像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最低工资标准是不包含个人应缴纳的社保费和公积金的。而广东、江苏、浙江等大部分地区,最低工资标准通常包含了个人缴纳的社保费用部分。
需要明确的是,加班工资、高温津贴、中班夜班津贴、井下作业津贴、特殊工作条件津贴、法定福利待遇(如独生子女费)等,都不能算在最低工资标准内,这些都是在最低工资之上另行计算的。
最低工资标准关乎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它不仅保障了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状况。劳动者应清楚了解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