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风云榜

赔偿和补偿的法律上的区别有哪些?

来源:法律风云榜 大律师网 时间:2025-09-10 浏览:
导读:在日常生活和法律事务中,赔偿与补偿这两个概念常被提及,然而很多人对它们在法律上的区别并不清晰。准确区分二者,无论是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是理解法律规定的内涵,都具有重要意义。

赔偿和补偿的法律上的区别有哪些?

  赔偿通常源于一方的过错行为,该行为致使另一方遭受损害,过错方需承担相应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若某人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像交通事故中肇事方闯红灯导致他人受伤,肇事方需赔偿受害者的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等损失。

  补偿则多基于公平原则,在不存在过错的情形下发生。

  此外赔偿多见于侵权行为,如产品质量缺陷导致消费者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商家需承担赔偿责任;也存在于违约行为中,一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要给予赔偿。

  而补偿常见于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失,除上述征收补偿外,劳动合同解除时,若符合特定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在紧急避险中,受益人对因避险行为遭受损失的人给予补偿等。

  在赔偿时,范围不仅涵盖直接损失,还可能包括间接损失及精神损害赔偿,具体金额依实际损失及过错程度确定。

  补偿范围一般仅涉及直接损失,数额依据公平合理原则,综合损失、受益等情况判定。

赔偿和补偿的法律上的区别有哪些?

民事赔偿无力偿还怎么办?

  赔偿义务人确实无力偿还,首先可与债权人协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

  若协商不成,债权人往往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后,会依法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财产。

  若被执行人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院将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不过,这并非债务一笔勾销,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债权人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

  此外,若被执行人符合特定条件,可申请司法救助。

  因生活困难无力支付诉讼费用,或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导致生活陷入困境且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可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部分地区还设有司法救助基金,对符合条件者给予一定资金救助,帮助其履行赔偿义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