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扫二维码的钱能追回吗?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5-09-09 浏览:
导读: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扫二维码付款、转账已成为日常交易的主要方式,但由此引发的资金追回、诈骗维权及转账纠纷问题日益突出。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对扫码付款追回、转账诈骗报案及特殊转账行为的法律性质作出了明确规定。

扫二维码的钱能追回吗?

  扫二维码转账的钱能否追回,需区分民事救济与刑事追赃两种路径。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若转账系受欺诈、胁迫等意思表示不真实情形,当事人可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民事法律行为,要求对方返还财产。

  转账涉及刑事犯罪,如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即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公安机关应予立案。

  实践中,扫码转账因具有即时性、匿名性特点,追回难度取决于资金流向是否可追溯、对方账户是否被冻结等因素。

  转账后及时联系支付平台冻结账户或报警,通过“止付机制”可提高追回概率。

  根据《电子商务法》第五十七条,支付机构需配合司法机关查询交易记录,为追回提供技术支持。

扫二维码的钱能追回吗?

转账被骗报警追回的概率高么?

  转账被骗后报警追回的概率受多重因素影响,需结合刑事程序与民事救济综合评估。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需审查是否达到立案标准,若符合条件将立案侦查并采取技术手段追踪资金流向。

  实践中,若转账未超过24小时,通过“紧急止付”平台可拦截资金;若超过时限,需通过刑事追赃程序追回。

  根据司法大数据,被骗资金追回率与报警速度、对方账户性质(是否为对公账户、是否涉及洗钱)、是否涉及跨境转账等因素直接相关。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若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当事人可申请复议或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

  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若被骗资金属于不当得利,当事人可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形成“刑事追赃+民事救济”的双重保障。

转账给情人超过2000可以立案吗?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若转账属于赠与性质且无法定撤销事由,如严重侵害赠与人权益、不履行扶养义务等,赠与行为合法有效,公安机关一般不予刑事立案。

  若转账涉及诈骗、侵占等刑事犯罪,如虚构事实骗取资金或利用职务便利挪用资金,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二百七十条,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如诈骗3000元以上、侵占5000元以上)可予立案。

  转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非因日常生活需要擅自处分共同财产,配偶可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主张行为无效并要求返还。

  法院会综合考虑转账目的、双方关系性质及当地经济水平。

  扫二维码转账、被骗转账及特殊关系转账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与救济路径。扫码转账追回需结合民事撤销与刑事追赃;被骗报警追回概率取决于报警时效、资金流向及司法程序;特殊转账立案需区分民事赠与与刑事犯罪边界。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