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股权管理

股权管理

更新时间:2024-05-22

2024年股权信托中股东权利义务如何转移?

在股权信托中,股东的权利主要包括收益权、决策权、知情权等,义务则包括出资义务、遵守公司章程等。根据《信托法》的规定,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自有财产一旦设立信托,股东的股权即成为信托财产,由受托人持有和管理。受托人有权根据信托合同行使股东权利,如出席股东大会、投票表决、获取分红等。同时,受托人也需履行股东的义务,如支付股款、接受审计等。股东的个人权利,如人格权、知情权等,通常不随股权转移。

股权信托涉及的税收法律问题有哪些?

1. 转让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信托财产的转让可能需要缴纳契税和/或个人所得税。具体税率取决于财产性质、转让方式及转让者身份。

2. 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信托产生的收益应按相应税法缴纳所得税。受托人通常需要为信托收益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受益人在获取分配时可能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3. 增值税:根据《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信托公司在提供信托管理服务时,可能需要缴纳增值税。

4. 遗产税:虽然目前尚未正式实施遗产税,但在未来如果开征,股权信托的遗产规划可能涉及遗产税问题。

质押股权的权属是否清晰?

根据我国《物权法》及《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股权作为独立的财产权利,其权属应清晰、明确且可转让。对于质押股权,首先,出质人必须是合法持有该股权的所有权人,具备完全处分权;其次,拟质押的股权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例如已被冻结、查封或存在其他形式的权利负担;再次,出质股权需完成在企业登记机关的质押登记手续,使得质押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2024年未履行出资义务对合同效力有何影响?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其中包括出资义务。当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各方的出资时间和金额,而一方未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时,首先,这构成了对合同的违反,对方有权要求其继续履行或赔偿损失;其次,如出资义务是合同生效或执行的前提条件,则未履行出资义务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同时,《公司法》中关于股东出资的规定也对此有所体现,股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不仅影响其股东权利的行使,也可能影响相关合同(如股权转让合同、投资协议等)的效力。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