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3
1)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如果被执行人名下没有足够的财产或者财产无法变现,法院可能无法执行。2)执行标的不存在或有争议:如果执行的对象不存在,或者其所有权存在争议,法院也无法执行。3)案件正在上诉或复议期间:此时的判决尚未生效,不能执行。4)被执行人处于特定状态,如破产、死亡且无遗产继承人等。5)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其他法定不宜公开执行的情况。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借款人有权与贷款人就借款的本金、利息、偿还方式、期限等内容进行约定,这包括了对原定利息的减免协商。在债务履行过程中或履行完毕前,如果欠款人遇到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合理原因,经与债权人协商一致,双方完全可以约定减免部分或全部利息。这一行为属于合同变更的一种形式,只要变更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即为有效。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债权人提起诉讼或者仲裁请求时,如果存在因债务人转移、隐匿财产等行为可能使将来生效法律文书无法执行的情况,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保全。财产保全包括查封、扣押、冻结等形式,确保在案件审结后,债权人的利益能得到有效实现。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