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撤销权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5-01-14 浏览:0
导读: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众所周知的诸多因素,恶意订立合同,损害合同相对人利益或者恶意逃废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因而撤销权的合理和充分运用对于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当事人的损失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众所周知的诸多因素,恶意订立合同,损害合同相对人利益或者恶意逃废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因而撤销权的合理和充分运用对于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当事人的损失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文追求的价值所在。

  2002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59次会议讨论通过,并于2003年2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企业改制相关规定》),也在多个条款明确了对当事人撤销权的支持和保护,其精神即是凡符合合同法规定的撤销权情形而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的,人民法院均应当予以支持。

  (一)企业债权转股权合同中债权人的撤销权

  《企业改制相关规定》第十五条规定“债务人以隐瞒企业资产或者虚列企业资产为手段,骗取债权人与其签订债权转股权协议,债权人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撤销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债权转股权协议被撤销后,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清偿债务。”

  1、该撤销权的性质。

  此处规定的撤销情形属于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中的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请求撤销合同,也可以选择请求变更合同。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是专属于撤销权人的权利,只有当事人自己可以行使,他人不得主张该权利,即便存在可撤销的理由,未经当事人申请,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也不得依职权撤销合同。

  债权转股权中,时有债务人采取欺诈手段骗取债权人签订债权转股权协议的情况。债权转股权一般是在债务人境况不好,不能如实履行原合同义务的情况下实施的。债权转股权后,债权人成为作为债务人企业的股东,如果债务人减债增资后,经营状况良好,债权人能够通过股东收益获得对原有债权的补偿,才能通过债权转股权行为真正获益;但如果债务人财务状况继续恶化甚至于达到破产清算的地步,债权人的利益将受到更大的损失。因为债权转股权以后,债权人实际上就失去了债权人的资格,不能再与其他债权人平等受偿,作为企业股东,只能在所有债权人的债权清偿完毕后有剩余财产时,再按股东投资比例分配所剩余之财产。而实践中这种破产清算完毕还有剩余财产的情况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还从未出现过。因此,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资产状况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其债权利益的实现则非常渺茫。

  可见,实施债转股后,债权人的清偿顺序会发生不利变化。故在此之前债权人势必认真进行判断,从而决定是否向债务人以债权作为投资成为债务人的股东。而其判断的依据就是债务人的资产状况。此时设若债务人有欺诈行为,就会使债权人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做出错误决定。因而此时法律就赋予债权人撤销或变更权利。

  2、该撤销权的形成要件。(1)债务人实施了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债务人隐瞒企业资产或者虚列企业资产。隐瞒企业资产一般是指债务人有资产,具备清偿债务能力,但故意隐瞒不报,逃避债务,迫使债权人选择债权转股权形式来实现其债权利益。虚列企业资产一般是指债务人在经营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为诱使债权人以债权投资折抵债务,采取制造虚假资产负债表等欺诈手段,使债权人作出错误的判断。(2)债务人具有主观恶意,亦即具有欺诈的故意。无论是隐瞒企业资产也好,还是虚列企业资产也好,二者只是手段不同而已,其性质是相同的,均属于债务人欺诈之行为,且其主观上都表现为债务人具有逃避债务或者诱使债权人作出债转股错误决定从而达到减消债务的目的。(3)债权人是因受欺骗而陷入错误,该错误不是由于债权人自己的过失而发生的。(4)债权人基于错误认识而作出了意思表示,订立了合同。即决定以债权作为投资,与债务人订立债权转股权的协议。

  3、该撤销权行使的法律后果。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即被撤销的合同是自始无效,而不是从被撤销时起无效合同一旦被撤销,就将产生溯及力,使合同从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后也不可能转化为有效合同。当债权转股权合同被撤销后,视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没有订立该合同,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债权仍然合法有效地存在,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清偿。

  (二)国有小型企业出售合同中买受人的撤销权。

  《企业改制相关规定》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出售中,出卖人实施的行为具有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情形,买受人在法定期限内行使用权撤销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1、该撤销权的性质。该撤销权涵盖了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全部情形。一是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二是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三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四是一方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每个民事法律主体真实地反映或者表达自己的意志,按照自我意愿进行民事活动,是民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可撤销合同,其要旨即是该类合同中的一方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导致其内心的意志与表达于外部的行为出现不一致,这就违反了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和宗旨,因此法律就要对此加以干涉。法律干涉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赋予未能表达自己真实意志的合同一方撤销合同的权利,使该方的真实意思得到法律的尊重。

  2、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企业出售合同。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误解人作出意思表示时,对决定合同所设定之权利义务的重要事项在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从而严重影响到该当事人所期待的合同权利义务,甚至不能实现缔约的目的。鉴于重大误解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法律预期,为保护因重大误解而遭受损失的当事人,法律赋予了该当事人撤销合同的权利。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企业出售合同的构成要件:

  (1)买受人对企业出售合同的重要事项发生认识上的错误,即发生误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最高法院《意见》)第71条明确规定:“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应当认识到,虽然传统大陆法系民法理论对意思表示的误解和错误存在较为严格的区分,即误解通常是对相对方表达的意思发生理解上的错误,错误是自己意思表示方面的问题。但是,我国民法对错误和误解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现行合同法和最高法院《意见》所规定的重大误解,不仅包括表意人夫过失的表示和意思的不一致即自己本身的错误,也包括相对人对意思表示内容了解的错误即对相对方意思表示理解上的错误。我国司法实践中也通常将表示上的错误作为重大误解来处理。最高法院《意见》第77条关于“意思表示由第三人义务转达,而第三人由于过失转达错误或者没有转达,使他人造成损失的,一般可由意思表示人负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即是典型的明证。

  (2)买受人发生错误认识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不是故意或者受欺诈的结果。买受人之所以对企业出售合同中的重大事项产生重大误解,是因为其在主观上存在一定的过错,该过错只能是过失,而不是故意,更不是受欺诈。如果是买受人故意造成意思表示不真实,则该买受人不能行使撤销权。

  (3) 买受人因误解而订立合同,并因此而遭受较大损失。这是重大误解之所以形成撤销权的必备条件。那么如何认定较大损失呢?这是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畴。审判实践中应当注意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具体加以分析。不仅要看经济损失是否较大,也要衡量误解之事项是否重大,具体一点说是对买受人权利义务是不是构成了重大影响。如此才能使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合理救济,才符合法律规定的主要意旨。

  (4)出卖人对买受人的损失没有过错。重大误解是由于买受人过失造成,这与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纯属于出卖人过错而形成的撤销权区分开来。

  3、显失公平的企业出售合同。显失公平是指当事人一方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利用另一方没有经验、轻率,致使双方的合同权利义务明显违反了公平、等价有偿原则。⑸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均未明确规定显失公平的主客观要件,只是最高法院《意见》第72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虽然该条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显失公平的适用范围,起到了减少滥用显失公平,保护交易公平和交易安全的重要作用,但是该条解释很显然是一个“活条款”,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非常大,这也就出现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法官在实务中操作难度较大,不易把握,使得一些案件本应适用显失公平而未适用,甚至有一些法官根本不敢运用该条款。因此,必须很好地掌握显失公平主客观要件相结合的判断标准。

  (1)企业出售合同显失公平的客观要件。企业出售合同显失公平的客观要件是指当事人在给付与对价之间明显不对等或者说重大失衡。即买受人要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享受极少的权利或者经济利益上遭受重大损失;而相反出卖人却承担极少的义务而享受更多的权利,获得较大的利益。并且该种明显不对等或重大失衡在订立合同时即已经存在。如果说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为商业上的风险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则不是显失公平。最高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利率约定,最高不得超过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括本数)的司法解释是制约显失公平交易的典型规定。审判实践中,要注意吸取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的优点,从多维角度考虑问题,将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有机统一运用。一方面要坚持法律和司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4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