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获得法律援助,要符合两个条件:
(一)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提供法律帮助;
(二)确实因为经济困难,无能力支付需要法律帮助的费用,或者只能支付一部分费用。
后一个条件,要根据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来衡量。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都可以到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并获得法律援助。另外,在刑事诉讼中,对于盲、聋、哑、未成年人以及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在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时候,人民法院应通过法律援助机构给他们提供援助,这种情况就不需要审查经济状况了。
《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三条中:本条例所称公民经济困难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法律援助事业的需要规定。
申请人住所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执行。
(一)收入认定
城镇居民按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居住1年以上)县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农村居民按上一年度国家公布的农村低收入贫困线标准执行。
(二)证件认定
申请人持有1至12项证件、证明材料的,无需提交法律援助申请人经济状况证明表;13至18项无需提供经济困难证明: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或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
2、农村特困户救助证;
3、农村“五保”供养证;
4、人民法院给予申请人司法救助的决定;
5、在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出资供养或者由慈善机构出资供养的证明材料;
6、残疾证及申请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证明材料;
7、依靠政府或者单位给付抚恤金生活的证明材料;
8、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正在接受政府临时救济的证明材料;
9、工会组织发放的特困职工证;
10、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放的其他社会救济、救助证明;
11、按最低养老金标准领取的退休、退职费的凭证;
12、城镇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凭证;
13、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14、农民工请求给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的;
15、残疾人请求侵犯人身权益赔偿的;
16、农民因假冒伪劣生产资料权益受到损害请求赔偿的;
17、刑事被告人或受害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的;
18、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
(三)证明认定
出具经济困难证明的单位(组织):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居住1年以上)的县级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
根据司法部的有关规定,法律援助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二)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三)民事、行政诉讼代理;
(四)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五)公证证明;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