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专题新闻 >> 新闻详情

2024年如何定义内幕信息的非法获取行为?

来源:专题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3-30 浏览:
导读:内幕信息的非法获取行为是指没有合法权限的个人或机构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证券交易中的未公开重要信息,并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交易或者泄露给他人,从中获取利益。这种行为在法律中被视为违法行为,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如何定义内幕信息的非法获取行为?

内幕交易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行为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约束。根据该法,内幕信息是指对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但尚未公开的信息,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重大投资行为、重大诉讼等。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行为通常包括但不限于:窃取、贿赂、欺诈、滥用职权等手段获取内幕信息,或者从知情人员处非法获得这些信息。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

2. 同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非法获取内幕信息并进行证券交易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处以三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刑法第157条规定的侵占罪“情节严重”如何认定?

在刑法中,侵占罪是指行为人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或者无主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刑法第157条并未直接规定侵占罪的“情节严重”,但根据刑法的一般原则和相关司法解释,"情节严重"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侵占的财物数额巨大:这通常是指侵占的财物价值远超过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具体数额需要参照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制定的量刑标准。

2. 侵占行为的社会影响恶劣:如侵占的是公共财产,或者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3. 侵占行为手段恶劣或后果严重:如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或者导致他人重大经济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

4. 多次侵占或者侵占后拒不退还:多次实施侵占行为或者在被发现后仍拒绝归还财物,也可能被视为情节严重。

5. 其他严重侵犯他人财产权利的行为:如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或者对受害人进行欺诈等。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他人遗忘物、埋藏物或者无主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对“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情节严重”等进行了具体的界定。

请注意,具体案件的判断还需要结合案情细节和当地法院的司法实践,以上分析仅供参考。

单位实施内幕交易,其违法所得如何计算及处置?

内幕交易是被严格禁止的违法行为,无论单位还是个人,如果实施了内幕交易,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于单位实施内幕交易的违法所得,计算和处置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违法所得的计算通常是指通过内幕交易获取的非法收益,包括但不限于股票买卖的差价利润、股权增值、避免的损失等。如果单位因内幕交易而获得的收益无法准确计算,可以根据其交易量、市场价格变动等因素进行估算。

其次,对于单位的违法所得,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将被没收,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果违法所得不足三十万元的,可以处以三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如果单位的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内幕交易行为,也将被依法追究责任。

最后,除了经济处罚外,单位还可能面临暂停或者取消相关业务资格,甚至刑事责任的追究。对于涉及的证券,可能会被证监会下令冻结、扣押或者拍卖。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 第二百零二条: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公开前,买卖该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十万元的,处以三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2.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

- 对于内幕交易的定义、构成要件、行为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为认定单位是否实施内幕交易提供了具体标准。

请注意,具体的法律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最新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非法获取内幕信息并进行交易的行为在是被严格禁止的,无论获取信息的手段还是使用信息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投资者应遵守法律规定,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参与证券交易,避免触犯法律红线。

『温馨提示』当前回复仅为一般情况下的参考答案。如仍无法解决您的法律疑问,建议咨询律师以获取更准确的法律意见。我们承诺5分钟快速响应,并致力于提高问题解决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