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风云榜

1.51亿扶贫资金被冒领:当严厉追责

来源:法律风云榜 大律师网 时间:2016-06-30 浏览:
导读:1.51亿扶贫资金被冒领:当严厉追责

1.51亿扶贫资金被冒领:当严厉追责

  6月29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刘家 义介绍扶贫资金审计情况,称审计了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重点抽查了17个省的40个县。审计发现,1.51亿元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或违规使 用,8.7亿元扶贫资金闲置或损失浪费。

  关于扶贫,众所周知,“十三五”规划中早已确立了目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 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 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撞线”在即,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时不 我待”,指出,“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 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在预定的扶贫攻坚目标面前,随着时间的无情流逝,用“时不我待”这个词汇来表达心境可谓恰如其分。原因 只有一个:尽管中国的减贫成就世界瞩目,但限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国情,当下中国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扶贫形势依然严峻。国务院新闻办2015年通报 称,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中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仅剩6年时间要实现全部脱贫,这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 每个月要减贫100万。”

  扶贫攻坚的目标期限眼看就要来临,而扶贫形势依然严峻,不少乡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有些特困户唯 一的“电器”就是一盏节能灯……怀着一种“时我不待”的焦灼,现在从审计署的报告中得知仅仅一年就有1.51亿元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或违规使用、8.7亿 元扶贫资金闲置或损失浪费,公众的第一反应,相信除了愤怒,还是愤怒。

  扶贫资金使用中的问题由来久矣,贪污、挪用、冒领现象无奇不 有,河南确山一名副县长挪用扶贫款建起了度假村,重庆开县某贫困村的两名村干部相互勾结,刻萝卜章做假账,截留扶贫款达93万元之巨,较近的一个典型案例 是,2015年审计发现,在扶贫重点县广西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 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这样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为何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问 题产生的原因,审计署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进行了分析,“扶贫资金投入渠道较为分散,统筹管理不够”、“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社会监督还未落到实 处”。比照一下,可能会发现,在审计署近几年关于扶贫资金的审计活动中,无论是存在的问题,还是对问题原因的剖析,其实大同小异。人们所诧异者,“监管存 在薄弱环节”,扶贫攻坚是中央确定的目标,如果多年一贯地老是监管薄弱,缘由究竟何在?“社会监督还未落到实处”,动员社会力量监督扶贫资金的使用,真的 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吗?

  在审计署报告披露之后,追责必然是下一步的工作。多年以来,坊间的一种声音认为,与事件性质的严重性相比,惩 罚的力度似乎稍有不足。当下在扶贫攻坚“时不我待”的背景下,也许需要确立一个追责的范本以儆效尤,这个范本一要清晰划定责任和性质,到底是违纪、违法还 是犯罪,不可含糊其词,二是追责不妨高调进行,使相关人员知所戒惧。

  回到如何确保扶贫工作真正惠及贫困民众的问题上,无疑只有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精准扶贫”和“科学扶贫”,而应注意者或在于,精准扶贫需要把物资救济和赋予权利结合起来,需要把扶贫工作置于阳光之下接受更广泛的 监督,科学扶贫则在强调政府主导责任的同时可以考虑借助社会的力量,以提升扶贫的效率。
(编辑:红尘客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