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发件方,收件人拒绝签收,但是货却被收件人拿到,拒绝签收的情况下是无法拿到该快递的
我是发件方,收件人拒绝签收,但是货却被收件人拿到,拒绝签收的情况下是无法拿到该快递的,而且超过了验货的范围,对我发的这台手机进行了拆机,这不符合验货标准,对于快递员不制止该收件人的行为,导致这台手机无法二次售卖,收件人这种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该快递员有什么责任
1位律师回答
未到所面谈,律师回答仅供参考18046294923(咨询请说明来自大律师网)
咨询我送达的方式不同,送达的程序就有很大的差异。按照刑事诉讼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刑事诉讼中送达主要有以下方式:1.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派员将诉讼文书直接送交收件人的一种送达方式。直接送达的特点是承办案件的司法机关将诉讼文书直接送达收件人,而不通过中介人或其他中间环节。根据法律规定,送达通常应当将诉讼文书交给收件人本人,由收件人本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的日期,并且签名或者盖章。如果收件人本人不在,由他的成年家属或所在单位的负责人代收,代收人也应当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的日期,并且签名或者盖章。公安司法机关送达诉讼文书,一般应当以直接送达为原则。因为直接送达可靠性强,所需时间短,效率高,通常重要的诉讼文书均应尽量采用这种方式。2.留置送达。留置送达,指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拒绝签收向其送达的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留在收件人住处的送达方式。留置送达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即只有在收件人或代收人拒绝接受诉讼文书或者拒绝签名、盖章时才能采用。找不到收件人,同时也找不到代收人时,小能采用留置送达。留置送达的程序是,在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情况下,送达人员邀请他的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诉讼文书留在他的住处,并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绝的事由、送达日期,由送达人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诉讼文书的留置送达与直接送达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虽然留置送达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是,并非所有的诉讼文书都可以适用留置送达,例如,调解书就不宜适用。3.委托送达。委托送达,指公安司法机关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委托收件人所在地的公安司法机关代为送交收件人的送达方式。委托送达一般是在收件人不住在承办案件的公安司法机关所在地,而且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情况下所采用的送达方式。其程序是,委托送达的公安司法机关应当将委托函、送达的诉讼文书及送达回证,寄送收件人所在地的公安司法机关。受委托的公安司法机关收到委托送达的诉讼文书,应当登记,并由专人及时送交收件人,然后将送达回证及时退回委托送达的公安司法机关。受委托的公安司法机关无法送达时,应当将不能送达的原因及时告知委托的公安司法机关,并将诉讼文书及送达回证退回。4.邮寄送达。邮寄送达,指公安司法机关在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邮局将诉讼文书用挂号方式邮寄给收件人的送达方式。其程序是,公安司法机关将诉讼文书、送达回证挂号邮寄给收件人,收件人签收挂号邮寄的诉讼文书后即认为已经送达。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日期为送达的日期。5.转交送达。转交送达,指公安司法机关将诉讼文书交收件人所在机关、单位代收后再转交给收件人的送达方式。通常适用于军人、正在服刑或者被劳动教养的人。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转交送达的程序是,诉讼文书的收件人是军人的,应当通过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部门转交。收件人正在服刑的,应当通过所在监所或者其他执行机关转交。收件人正在劳动教养的,应当通过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代为转交的部门、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应当立即交收件人签收,并将送达回证及时退回送达的公安司法机关。采取转交送达的方式主要是考虑到收件人的特殊情况。收件人是军人的,通过转交送达有利于保守部队的机密,同时还有利于部队政治机关及时了解情况,做好收件人的思想工作,保持部队的稳定。对服刑和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人转交送达,有利于有关单位了解情况,及时掌握收件人的思想、情绪动向,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br><b>法律依据</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第一百六十七条
<br>
回复于 2021.06.23 14:24
物流法律 1位律师回答
物流法律
我是一名快递员,因收件人不在家要求放置超市,后来第二天收件人去超市取快递结果不见了,请问快递员有责吗?
物流法律 1位律师回答
私人律师 3位律师回答
未保价极小快件丢失,物流公司存在重大过失造成收件人延误损失的,该如何索赔
物流法律 2位律师回答
寄快递地址填错了 但是收件人的姓名和电话是填对的 快递被陌生人收走 算是谁的责任 里面东西价值超过2000元 这种情况可以报警处理吗
物流法律
我是寄件人,快递公司在到达目的地后未通知收件人取件,由门卫代收,结果快递滞留两天,快递为水果
物流法律 1位律师回答
北京市17980信箱邮编100017这个地址要怎么填写收件人:就按这个地址写吗?
法律顾问
在某购物平台188元的陶瓷制品以280的价格转卖给收件人,并说这基本是成本价了,都不赚钱了,这是否属于虚假宣传或非法获利?后来又转给我18元8角8分,说我比较辛苦,我就收下了,请问上述问题是否合法?
不当竞争 1位律师回答
工伤赔偿 1位律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