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28 更新5篇文章 被阅读0次
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涉嫌犯放火罪。放火行为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因此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那么具体来说说放火罪如何认定吧。放火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有什么关系? 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具体罪名,它指的是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侵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因此被归类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则是一个更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了放火罪在内的多种具体罪名,如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这些罪名都涉及对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和损害。在实际案例中,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既符合放火罪的构成要件,又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那么会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选择适用其中一个罪名进行定罪处罚。放火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 ...... 【 浏览全文 】
故意纵火的法律定义是什么?故意纵火在刑法中被列为“放火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和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火灾,且对这种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仍然实施点火行为,即构成故意纵火。如果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将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会受到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 ...... 【 浏览全文 】
哪些行为构成放火罪1、放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放火,就是故意引起公私财物燃烧的行为。放火的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即用各种引火物,直接把公私财物点燃;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故意不履行自己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放任火灾的发生。例如,某电气维修工人,发现其负责维护的电气设备已经损坏,可能引起火灾,而他不加维修,放任火灾的发生。这就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行为。2、以作为方式实施的放火行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火种;二是要有目的物,即要烧毁的对象物;三是要让火种与目的物接触。在这三个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行为人使火种开始起火,就是放火行为的实行;目的物一旦着火,即 ...... 【 浏览全文 】
2020年关于放火罪是如何认定的?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并非所有的用放火方法实施的犯罪行为都构成放火罪,关键是要看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人实施放火行为,而将火势有效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没有危害也不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就不构成放火罪,而应根据案件具体情节,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或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本罪侵犯的对象,主要是公私建筑物或者是其他公私财物。如果放火行为侵害的只是某一较小的财物,例如烧几件衣物、一件小家具、小农具等价值不大的公私财物,不构成放火罪。如果行为人放火烧毁自己或家庭 ...... 【 浏览全文 】
2019年关于放火罪是如何认定的?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并非所有的用放火方法实施的犯罪行为都构成放火罪,关键是要看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人实施放火行为,而将火势有效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没有危害也不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就不构成放火罪,而应根据案件具体情节,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或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本罪侵犯的对象,主要是公私建筑物或者是其他公私财物。如果放火行为侵害的只是某一较小的财物,例如烧几件衣物、一件小家具、小农具等价值不大的公私财物,不构成放火罪。如果行为人放火烧毁自己或家庭 ...... 【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