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间接故意杀人罪构成

更新时间2021-07-27 更新20篇文章 被阅读0

间接故意杀人罪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不存在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他人死亡才属于间接故意杀人的情况。行为人追求一个直接故意杀人的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对被害人(2)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不是希望,而是为了达到杀被害人(1)的结果而予以有意识的放任,这就符合间接故意杀人的特征,构成杀人罪的间接故意。

    怎样判断预谋故意杀人?预谋故意杀人,首先需要证明的是“预谋”和“故意”。预谋指的是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前有计划、有准备的行为,如购买凶器、制定行动计划等。故意则表示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在实践中,这通常通过犯罪现场的证据、犯罪人的口供、证人证词等来确定。引用法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第一百五十五条对预谋犯罪进行了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共同犯罪中,对间接故意杀人应遵循何种责任认定标准?刑法中 ...... 【 浏览全文 】

    精神病人杀人如何处理?根据刑法,刑事责任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应对其犯罪行为负责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人在犯罪时由于精神疾病导致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他被视为无刑事责任能力或者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对于此类案件,法院会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以确定嫌疑人在犯罪时的精神状态。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应当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 ...... 【 浏览全文 】

    救援不当致死如何判罚?救援不当致死的情况通常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第二百三十三条)或“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四条)等条款。如果行为人在救援过程中没有尽到应有的谨慎和注意义务,导致他人死亡,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在救援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恶意或故意行为,例如故意延误救援、恶意操作等,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致死)。这两种罪行的刑罚不同,过失致人死亡罪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故意伤害罪(致死)则可能面临无期徒刑或死刑。【相关法条】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 ...... 【 浏览全文 】

    间接过失致人死亡罪中,行为人须具备何种心理状态?在间接过失致人死亡罪中,行为人必须具有以下两种心理状态:1. 预见性:行为人必须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后果。这意味着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有一定的认识和预见。2. 过于自信的过失:尽管预见到了可能的危害,但行为人仍然认为自己可以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或者错误地估计了避免风险的能力,表现出过度的自信或疏忽。这种心理状态表明行为人并没有故意追求死亡结果,但其轻率的行为导致了悲剧。【引用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 【 浏览全文 】

    间接故意杀人在共同犯罪中的责任区分原则是什么?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而对此结果采取放任态度,最终导致了死亡结果的发生。在共同犯罪中,每个共犯人均需根据各自在犯罪中的行为、心态及其对犯罪结果的影响来确定刑事责任。1. 行为关联性:行为人虽未直接实施杀害行为,但如果其行为与最终发生的死亡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即该行为促进了死亡结果的发生,那么就可能构成间接故意杀人。2. 主观认知:如果行为人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明知自己和其他共犯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却对此持放任态度,未积极阻止,这种情况下也可能构成间接故意杀人。3. 责任分担:在共同犯罪中,即便各行 ...... 【 浏览全文 】

    如何区分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1. 直接故意杀人: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明确的杀人意图,即积极追求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有确定、积极的态度,并通过实际行动实施了足以导致这一结果的行为。例如,预谋并蓄意杀害某人的行为就属于直接故意杀人。2. 间接故意杀人:行为人在主观上虽不积极追求死亡结果的发生,但对可能出现的死亡结果有所预见,并且在能够避免的情况下仍选择实施该行为,表现出对死亡结果发生的放任态度。例如,知道自己的危险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但仍然不顾一切地实施,最终导致他人死亡,这可以认定为间接故意杀人。【相关法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 ...... 【 浏览全文 】

    间接故意杀人罪实际案例中如何衡量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可能性预见?根据刑法理论,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死亡的后果,但对此持放任态度,即对于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不积极追求,但也不采取措施防止。在衡量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可能性预见时,首先要考察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包括其对自身行为危险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可能产生的危害结果的态度。其次,要深入分析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在客观上是否具有导致他人死亡的高度可能性,以及行为人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促成了这一结果的发生。【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 【 浏览全文 】

    如何界定间接故意杀人罪中的“明知”状态?"明知"状态在间接故意杀人罪中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却仍然实施该行为,并对此结果的发生持有一种放任的态度。包括以下两个层面:1. 认知层面:行为人对于自己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事实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即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这样的危害后果。2. 预见并放任层面:行为人在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情况下,尽管并非积极追求这种结果,但也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结果发生,而是听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 ...... 【 浏览全文 】

    缓刑制度是否适用于间接故意杀人犯?首先,我国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而对于并非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间接故意杀人罪虽然严重,但在实际量刑时,并非必然导致死刑判决,因此存在适用缓刑的可能性。其次,《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间接故意杀人罪通常会被判处在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直接适用缓刑的可能性。但是,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对于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两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 ...... 【 浏览全文 】

    故意杀人怎么判刑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中第二百三十二条: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免以刑罚。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1)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2)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3)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4)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 ...... 【 浏览全文 】

    杀害胎儿构成故意杀人罪吗在我国,胎儿没有出生的,并不属于完整的自然人,如果故意将胎儿致死的,不属于故意杀人,但是对于孕妇,是一种伤害,会承担刑事责任,还需要给予民事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的,触犯故意杀人罪,必须同时满足下面几个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之前提。2、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 ...... 【 浏览全文 】

    2020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判断?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 ...... 【 浏览全文 】

13

间接故意杀人相关法律讲堂推荐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4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