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湘潭律师 >> 湘潭动态

三带三帮富了!产业扶贫催开“幸福花”

大律师网 时间:2020-09-27
导读:梅桥镇芭蕉村是湘乡27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自2015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该村按下脱贫“加速键”,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引导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推荐就业、实施危房改造等举措,贫困群众开通了驶向美好生活的幸福列车。 ......

梅桥镇芭蕉村是湘乡27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自2015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该村按下脱贫“加速键”,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引导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推荐就业、实施危房改造等举措,贫困群众开通了驶向美好生活的幸福列车。

精准扶贫 按下脱贫“加速键”

现在这个季节,天亮得早。清晨,芭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龙金松就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他端着一大盆玉米进入离家不足100米远的鸭棚,几百只鸭子就迅速围了上来,等着他投料喂养。龙金松4岁的时候左手意外致残,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他15岁就干起了帮人看鸭、养鸭的活儿,掌握了一些养鸭技术。这些年来,他与邻村一女子组建了家庭,养育了两个女儿。因龙金松不能外出务工,加之女儿和他相继遭遇了两次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家庭贫困。

产业兴、收入增,产业旺、脱贫稳,发展产业是龙金松家脱贫致富的最好办法。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龙金松在离家不远的肖家河畔养了500只鸭苗。肖家河水面宽阔,有丰富的小鱼、小虾等天然饲料,加之他熟练掌握养鸭技术,养殖之路很顺利。“等这一批鸭子下完蛋后就把它们卖掉,再买进一批小鸭子,一批接一批地喂,一年算下来,纯收入有5万元。”龙金松高兴地说。

如果说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出路,那么就业扶贫则是拔出“穷根”的另一良策。清晨五点,芭蕉村19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杜光林的妻子李喜寸穿上保洁服,拿着扫帚来到自己的保洁责任区开始清扫作业。她不仅认真负责,而且做事利索,每天蜿蜒几公里的村道都被她打扫得干干净净。

杜光林家是芭蕉村还没有脱贫的5户贫困户之一,也是扶贫干部重点关注、倾力帮扶的对象。50岁的杜光林被查出身患尿毒症,每周要做3次透析,儿子还在上高中,2019年新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杜光林家的实际情况,驻村帮扶队为他的妻子李喜寸推荐了村里保洁员的工作岗位,每个月有800元的稳定收入。勤劳能干的李喜寸还在湘乡经开区槟榔厂务工,家里种田种菜、养鸡喂鱼一样也没落下,一家人脱贫摘帽指日可待。

危房改造点亮幸福新生活

民以居为安。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点燃了贫困群众对生活的希望。这天是芭蕉村12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朱富贵搬进新家刚好满100天的日子,他起床后特意把卧室里的用品换洗一新。朱富贵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至今单身。他以前居住的房子还是父辈留下来的土砖房,每逢刮风下雨,房子就摇摇欲坠,住在里面每天都担惊受怕。扶贫干部根据政策,为他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他只花了不到3万元,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政府帮我建了新房子,住着舒服了,也不漏雨了。”从漏风漏雨的土砖房到如今舒适宽敞明亮的安置房,朱富贵甭提有多高兴,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住房有了保障,朱富贵靠着养牛还能赚取一些收入,他的生活蒸蒸日上。

从龙金松靠发展产业致富,到杜光林家通过就业摆脱贫困,再到朱富贵通过危房改造过上幸福生活,这三个故事只是五年来芭蕉村贫困群众脱贫的缩影。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芭蕉村扶贫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先后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户发展了小规模家庭养殖业,有了稳定脱贫增收的渠道。17户贫困群众通过危房改造,实现了安居梦。29户贫困户在扶贫干部的牵线搭桥下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村民稳定年收入一万元以上。

“看到贫困群众在我们的帮扶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就特别有成就感,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就是我们扶贫干部工作的动力。”芭蕉村驻村帮扶队队长王进说。 好政策催开“幸福花”。如今走进芭蕉村,错落有致的乡村小楼、赏心悦目的怡人美景,让人真切感受到“家在青山绿水间,人行诗情画意中”。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