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讨债技巧9大法宝(四)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5-01-15 浏览:0
导读:以逸待劳催款兵法若想擒住对手,不妨先放纵他一下;若想从对方得到好处,不妨先给他一点甜头。欲擒故纵,欲取先予的策略在我国古代的军事上曾得到广泛运用,有许多成功的战例。“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战争

  以逸待劳催款兵法

  若想擒住对手,不妨先放纵他一下;若想从对方得到好处,不妨先给他一点甜头。欲擒故纵,欲取先予的策略在我国古代的军事上曾得到广泛运用,有许多成功的战例。“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战争是你死我活的,在某种条件下,要想夺取和保存某种东西,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必须暂时放纵之,以等待时间,创造条件,最后把它夺回来。三国时期,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从而平定了南古(云南曲靖一带),成为尽人皆知的千古美谈,自不待言。欲擒故纵催款兵法的使用关键是,催款人通过使用的帮助债务人分忧解难这一手段,并且通过帮助别人实现自己的债权。这一兵法常常在债务人因经营不善、技术粗糙,资金短缺等等原因,已无力偿清债务时使用。因为若采取逼债或状告法院强制执行,都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即使追回部分债款,但由于债务人已被榨干了最后一点钱,无务恢复生产,故这样做将来使余下欠款如黄鹤般杳然而去,再也没有追回的一天。款者在运用这一兵法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少予多取,即少给对方一点利益,以便取得较多的利益。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大多数债务人并不是在能力履行债务合同的情况下想要存心反拖欠债务或有意赖债。因为象这样的债务人他实际上是在拿自己的信用,拿自己的经济生命当儿戏,那些存心赖的债务人实际上是在葬送自己的经济生命。短予长取,即短期内给予对方一定利益,目的在于取得长期利益。总而言之,欲擒故纵催款法在商业活动中相当适用。如今的商场,联系愈发紧密,分工愈发明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之,某一部门,某一企业的成败或许对全国的第一家企业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帮助别人的同时或许正是帮助了自己。扶危济困,欲擒故纵,才能商机无限。

  借刀杀人催款兵法

  借刀杀人这一兵法的古文解语是:“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意思是说:在敌方的情况已经明朗,而盟友的态度还不稳定时,要诱导盟友去消灭敌人,以保存自己的实力。这一兵法是按照《易经》损卦中关于“损上益下”的道理推演出来的。

  这一兵法的关键在于一个“借”字,也就是说要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

  借刀杀人这一兵法应用于催款活动中,关键亦在借助及利用第三者的力量,顺利讨到应得款项。催款者们一旦掌握了“借刀杀人”的精要,当会变化无穷,奇招迭出,以“四两”的微力拨动“千斤”难讨之债。

  借刀杀人催款兵法中借力也是多方面的,可惜政策、借形势、借上级支持、借舆论宣传、借人情、借信誉等等。可借范围之在,足可为实施本兵法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

  借助“人情”催款

  借“人情”在催款活动中是极为广泛运用的一种“借力”。

  利用人们社会交往中的情感因素,调动债务人的积极性,使之自愿履行债务的方式,可称为“人情催款”。

  与债的关系相联系的情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直接的情感关系,另一种是通过第三者使双方当事人连结起来的间接情感关系。

  从债务人(讨债人)的立场看,借助与对方当事人有情感联系的第三人以达到讨债目的,不是正面攻打“堡垒”而是迂回包抄,攻打外围,走外围路线。

  利用人情实施催款,关键之点是“制造”一个债务人“抹不下这个情面”的局面,它可以因肌肤之亲、血缘之亲、类血缘之亲、超血之亲、利益之“亲”等众多因素而产生。善于发现、善于发掘并善于利用便可成为催款人手中的一大法宝。

  借助“权力”催款

  权力,在社会生活中是一个饱含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公民有法律所赋予的公民权,法人拥有受法律保障的法人权,国家拥有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公共权。

  债权人借助自己手中的或第三人手中的权力对债务人实施强制或变相强制,通常是实现债权的有效方式。

  债权人能否借助“权力”对债务人实施讨债,关键在于其实施行为是否具有法律的依据,是否合法。非法的讨债行为不仅是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而且由此给债务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实施人还须负赔偿的责任。

  借助新闻媒介催款

  在新闻媒介上对逃债、赖债者予以曝光,限期履行,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采用的有效的催款方法。

  债务人拒绝履行债的义务,一拖二逃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不容许的。正因为如此,债权人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程序,请求强制执行。

  总而言之,借刀杀人催款兵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催款者不可不慎用之。

  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有这样几句警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才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地也,善假于物也。”最后一句,点出了善于借助外力,借助客观条件的重要性。荀子揭示的正是“借刀杀人”这一兵法中精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生活中要善于借助各种力量,在经济生活,在催款活动中更应妙用此兵法,但笔者要提醒诸公注意的是:使用此兵法时,当慎之又慎,刀可杀人,也可自杀。

  擒贼擒王催款兵法

  擒贼先擒王之一计催款活动中的主要内容是:面对欠债方,催款时要找能够拍板还钱的人作为讨债目标,即找到所谓的“王”,以迫其还债,不要与其下属或不相干之人纠缠不清,空耗精力。找准“王”后,要集中力量,彻底打击“王”,进而迫其拍板还清所有债务, 不要被其拖延、敷衍的手段所迷惑,而贻误战机。

  具体使用擒贼先擒王这一计策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弄清楚谁是“王”,经确定讨债目标。

  第二:要分析讨债目标的背景、性格及其主要活动规律,经制定相应的擒“王”策略。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背景、性格和持定的活动规律。我们在催款时要仔细,详尽地分析目标的社会背景、性格喜好经及活动规律,以找出目标的弱点,集中力量,加以突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三,要人“宜将剩勇追穷寇”,“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穷追不舍,直到事情圆满解决。

  总之,在催款时,只要催款者善于灵活运用“擒贼先擒王”这一兵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定能够遂人心愿,顺利取回所有欠款。

  攻心为上催款兵法

  在催款活动中,灵活动用攻心的策略,也是出奇致胜的一大法宝。攻心为上,是古代大军事家孙膑最早提出来的。他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 “攻心为上催款兵法”的精要之处在于攻心,使债务人心乱神迷惑心服口服地归还欠债。攻心为上催款兵法具体实施时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摸准债务人心理,因势利导,使其心服口服。二、利用债务人心理误区,长驱直入。三、抓住债务人要害,攻心夺气。在催款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对手利益所在的要害,攻其心,夺其气,惑其神,乱其阵,以心战方法动摇债务人的意志,使债务人不战自乱,不战自降,无可奈何归还我方欠款。

  反客为主催款兵法

  反客为主作为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主人不会招待客人,而反而受到客人的招待。在催款活动中,此法强调要掌握催款的主动权,通过各种方式设法控制债务人。作为兵法,反客为主的古文解语是:“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在以济生活中,反客为主催款兵法其清要之处在于想办法控制或操纵债务人的公司或企业,然后顺利得到欠款。采用兼并催款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反客为主催款兵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一、牵线搭桥,促成兼并。二、签订协议,保障债权。三、执行协议,实现债权。以联营的方式催讨债务,或者说,债权人以债的权利作为部分或全部投资加入经济联合组织,不仅是要行的,而且是一种比较好的债权实行方式。但是也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坚持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

  关门捉贼催款兵法

  关门方能打狗,捉贼必须断其后路。催款中也可用此兵法,设置圈套,挖造陷阱,然后引其上钩,债务人把柄落入我手后,何愁他不会乖乖就范? 关门捉贼这一兵法的古文解语是:“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从这计的计名青,“关门”是指对敌四面包围,或者是不给敌留出逃跑;“捉贼”是指将敌就地歼灭。关门捉贼就是要千方百计设个圈套,抓住别人的把柄,拿着别人的短处,如此方能困住对手,让债务人不得不马上还债。总而言之,关门捉贼催款兵法在于如何抓住债务人弱点,有弱点就可人为地引甚大人犯错误,即使没错也可栽赃陷害,只要债务人犯错误,我就有可乘之机进行要挟,敌退我进,债务人拖欠我方债务,致我方经济发展无力继续拓展,我方不必留情面,只需乘胜追击,追回全部债务。

  混水摸鱼催款兵法

  战场上,常以伪装欺敌;商战中以假冒伪劣商品蒙骗消费者,他们也可能一时得呈,但终究要被消费者所唾弃。催款中不防用混水摸鱼催款法,设法把水搞混,让债主人无法安心工作,不知所措这时正是我方得到债款的有利时机。 “混水摸鱼催款兵法”其精要之处在于乱中取性,收回债款。混水摸鱼兵法的古文解语是:“乘其阴乱,利其弱无主。随、以向海入宴息。” “混水摸鱼”这一计策的运用要分为两步走:第一步,要设法把水搅混;第二步要设计趁机捞鱼。“混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