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若干问题辨析劳动争议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5-01-27 浏览:0
导读:1、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名称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又称不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定期限契约。多数国家或地区采用的是不定期限合同的名称。如法国,德国等。台湾地区《劳动基准法》第9条:“劳动契约分为定期契约

1、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名称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又称不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定期限契约。多数国家或地区采用的是不定期限合同的名称。如法国,德国等。台湾地区《劳动基准法》第9条:“劳动契约分为定期契约和不定期契约,临时性,短期性,季节性及特定性的工作订立定期契约,有继续工作者为不定期契约。”在这些国家,劳动合同以不定期限为主要形式。对合同期限约定不明的,推定为不定期限合同。

为什么这些国家会做这样的规定,学者对此已有太多论述。宗旨在于防止劳动关系的短期化,不利于劳动关系的持久稳定和谐。同样也防止劳动者在将其黄金时期贡献给用人单位后,用人单位不再雇佣劳动者,劳动者将在劳动能力或就业能力减弱的情况下面临失业的境遇,以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个称谓,笔者认为显然不如不定期限合同通俗,易理解。使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个概念,也容易使人认为是永久性合同,无法解除或终止。
有意思的是,我国《合同法》也有“不定期”合同的规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租赁期间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租赁期限为不定期。

《合同法》对应采用书面形式而未采用的租赁合同,同样命名为“不定期合同”。当然,由于租赁合同的商业性,应实行意思主义。但劳动合同的性质与商业合同毕竟有所不同。由于劳动法规定不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得随意解除,不定期劳动合同并不能与不定期限租赁合同一样,随时终止。

2、我国劳动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定义的历史沿革

劳动合同是指雇主与雇员就建立劳动关系达成的有关权利义务的约定。劳动合同根据期限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对此定义,大家的意见都比较一致。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字面意思去看,最朴素的理解当然是合同没有固定期限,即没有约定终止期限。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最初是在《劳动法》中规定,但其定义却是在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不约定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

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定义,劳动合同法草案最初是这样规定的: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以书面形式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已存在劳动关系,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有其他意思表示外,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应当及时补办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手续。

草案在一审时,有委员提出,未书面订立合同须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无法操作,且不一定有利于劳动者。因此,草案二审稿改为: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办理用工手续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劳动应得报酬二倍的工资。

草案三审稿在此基础上加上“确定”二字,以期表达更准确。因此三审稿对此定义改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在此之后,四审稿也同样采纳了这样的定义,并最终写入劳动合同法,获得通过。

3、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概念的理解和分析

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定义,按理来说不应有太多的疑义。笔者认为,《意见》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定义,还是比较准确的。《劳动合同法》制订初期,也是沿续这一定义。学界对无固定期限的定义也大多与此相似。“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又称不定期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只约定合同的起始时间,不约定其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注:《试论职业稳定权——兼谈瑞典劳动法对我国劳动权内涵的启示》金英杰《劳动法评论》 第1期)这样的表述,也容易将所谓的“事实劳动关系”纳入其中,加以保护,这在后面将加以阐述。

从上述我国立法历史来看,学界及劳动行政部门对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定义并没有什么歧义。大家一直都认为,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双方未约定终止时间的合同”,只不过由于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均规定劳动合同须采纳书面形式,因此劳动合同法草案规定须是有书面约定。草案对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均推定为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这样当然也是符合法理的。一方面,从举证解度来说,谁主张是固定期限,或其他约定终止期限的,应由主张者承担举证责任。另一方面,从保护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将对合同期限的举证责任归在雇主一方,实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推定,雇主认为合同是有固定期限的,须提供证据证明,也符合劳动法立法宗旨。当然如果劳动者主张合同是有固定期限的除外。

经过三审四审的修改,正式法案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概念反而变得不容易理解。根据法案的定义,劳动合同是无固定期限还是有终止期限,需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约定是一个主动行为,在双方没有就此进行约定的情况下,则不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那是什么合同?打一个很浅显的比方,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在合同中对工资岗位等条款均进行了约定,但对合同期限并没有作出具体的约定。那么,能说双方不存在劳动合同吗?如果存在劳动合同,那么存在的是什么劳动合同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上述合同缺少劳动合同期限,不具备劳动合同必备条款。这样的合同是不是由于欠缺必备条款无效呢?显然这样理解,对维护当事人意思自治并无好处,也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对这样的合同,换一个角度理解,不是正好符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征吗?

由此可见,《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定义无疑是不够准确的。

《劳动合同法》之所以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根源在于法律规定劳动合同须采用书面方面订立。由于劳动合同须以书面方面订立,因此,合同有无终止期限,仍须由双方约定。规定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不承认无固定期限合同推定,进而沿着这一逻辑继续往前,导致定义出现事实劳动关系无法纳入无固定期限合同保护范畴。这也正是笔者下面要谈的问题。

此外,笔者在这里还要谈到一点,为什么多数企业赞成这样的规定——即对于无固定期限合同须由双方明确约定,原因仍在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仍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企业给予劳动者的恩惠,而不是原本就应如此。

4、事实劳动关系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关系

关于劳动合同形式,我国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均规定,须采用书面形式。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劳动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从本质属于诺成性合同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可成立。”“当事人虽未采取法定形式订立合同,只要有其他证据证明合同的存在,就不能以没有书面协议而主张合同无效。”(安立萍,“论劳动合同书面形式的法律效力”,山东大学学报,2003.02)综览各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并不限定订立形式,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大部分并不作强制要求。

有意思的是,《合同法》对租赁合同同样有订立形式的要求。《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租赁期间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租赁期限为不定期。

可见,《合同法》对期限在六个月以上的租赁合同,也规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这只是一倡导性规范,并不是说未采用书面形式的便违法,无效,只是规定未采用书面形式的为不定期限,即无确定终止期限。对租期届满未签订合同而继续使用的,也认为是不定期合同。

对照上面的规定,劳动合同其实同样可以作如此规定,而不是一律规定须采用书面形式。

对于未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的,按照以往的理解,这类劳动关系为事实劳动关系。

对这种情况,《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在建立劳动关系后一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应双倍支付工资。一年后仍未签订书面合同的,视为成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当然能解决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关系的建立。但对于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已经建立的劳动关系,并未加以规定。《实施条例》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了补充完善(注:实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