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湖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湘政发[2004]1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工作。
200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根据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的总体要求,继续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各地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和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努力完成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湖南省人民政府
二○○四年三月三日
湖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水旱灾害,较好地实现了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34亿元,增长9.6%。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6%、12.6%和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7亿元,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6亿元,增长10.8%。进出口总额37.4亿美元,增长29.9%。财政总收入484.22亿元,增长14.0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4%。总体上看,2003年的经济形势比年初预料的好。经济社会计划工作突出了以下重点:
(一)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工业投资增长36.9%,增加值增长12.6%,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28.5%。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省市龙头企业发展到300多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2.8%和11.6%。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率由32%提高到33.5%。对受非典冲击较大的行业及时给予政策扶持,第三产业在较短时期内得到恢复发展。“三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超过计划0.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利润增长43.4%。
(二)致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经济增长空间不断拓宽。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深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成效明显,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郾9亿美元,增长44.4%;引进内资335亿元,增长110.8%。完成出口21.5亿美元,增长19.5%。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劳务经济的决定,新增私营企业户数增长48.4%,注册资本金增长56.4%;外出务工人员达1199万人,增加72万人,劳务总收入539亿元,增长8%。
(三)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始终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力拉动。全力争取国家支持。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召开了全省首次银企合作洽谈会,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共建开发性金融机制合作协议。金融机构新增贷款589亿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57.7亿元。非国有投资增长24%,占全社会投资比重提高到55%。加大衡枣高速、洛湛铁路、涟钢薄板、鲤鱼江电厂、长江干堤加固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力度,新增高速公路216公里、新增发电机组194万千瓦,新建、加高加固堤防751公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住房、汽车、通信等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
(四)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继续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出台了《湖南省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启动了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工作。三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8%。加强以湘西开发为重点的扶贫攻坚,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6亿元,20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和越过年人均900元低收入线。积极引导其他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
(五)实施科教兴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改造中小学危房120万平方米,普通高校招生增长22.6%。积极发展科技事业,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名列前茅。加快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优质高速建设体育场馆,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城市运动会。加强国土保护和环境治理。农用地转建设用地12052公顷,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9072公顷;完成造林面积6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7平方公里,新建沼气池17万个。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4.95‰。
(六)关于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4.2元,实际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2532.9元,实际增长4.7%。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月均147万城镇居民获得最低生活保障,62万农村特困户纳入生活救助范围。筹集救灾资金3.33亿元,完成90%以上的灾民倒房重建。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竞争能力不强。部分行业装备和工艺水平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缺乏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集群。同时,煤炭、电力供应紧张。二是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特别是纯农户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三是就业和社保压力加大。预计2004年需要就业再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达100万人,加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随着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推进,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压力加大。四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教育、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此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县乡财政运转艰难。对这些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至经济增长率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11%、9.8%;
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
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至进出口总额增长9.7%,其中出口增长7.2%,进口增长13.2%;
至财政收入增长10%;
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计划农业和农村各项投入225亿元。重点抓好洞庭湖应急蓄洪区、四水治理、城市防洪、皂市水库、洮水水库等重大项目,抓紧大中型水库除险保安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加强人畜饮水、县乡公路等“六小”设施建设,新建与改造通乡公路3102公里,建成通村公路4000公里。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检疫检测、市场信息等服务体系。
2、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管理,稳定基本农田。计划粮食播种面积7000万亩以上、产量500亿斤以上。建设10大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加强衡阳、邵阳国家大型优质专用粮基地,35个省级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县,15个高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无公害水稻、蔬菜、水果、茶叶示范带和洞庭湖区、湘南地区速生丰产林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祁东黄花、加华牛业等龙头企业。稳步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3、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计划新增外出务工人员70万人。清理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取消专为农民工设置的登记审批项目。抓紧建设全省18项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项目。广泛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
(二)全力推进工业化,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1、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着力发展优势产业。计划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40亿元。培育壮大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越野车、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四大制造基地及有色加工基地、烟草加工基地。大力扶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抓紧建设软件、电池材料等八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食品、石化、建材、造纸四大传统产业,增强发展活力。争取株洲等市进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
2、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依托十大标志性工程,抓好湘钢宽厚板、长沙卷烟厂扩建、长丰集团越野车扩建、纯平玻壳等重大项目。依托实力较强的企业或集团,力争到2007年,乐金菲利浦曙光等10家企业销售收入过100亿元,湘计算机等10家企业销售收入过50亿元,衡阳特变电工等80家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同时,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
3、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