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5-03-05 浏览:0
导读:内容提示:建筑智能化行业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目前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行业、具备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的有1,100 家左右,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在国际上,“智能建筑”是

  内容提示:建筑智能化行业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目前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行业、具备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的有1,100 家左右,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

  在国际上,“智能建筑”是20 世纪80 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而兴起的。在我国,智能建筑产生于20 世纪90 年代,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1990-1995 年):建筑智能化的对象主要是宾馆和商务楼,智能化系统的各子系统相互独立。没有行业管理的统一标准,形成自由发展的局面。

  规范阶段(1996-2000 年):随着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及验收规范的陆续出台,建筑智能化的对象已经扩展到办公楼,包括写字楼、图书馆、医院、校园、博物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以及智能化住宅小区。

  发展阶段(2000 年至今):建筑智能化技术呈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视频技术产品等,同时,建筑节能也逐渐成为建筑智能化领域新的关注点和竞争点。

  目前,智能化系统已在我国建筑及住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持续、稳定的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了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也日趋成熟,我国不少智能建筑技术研发成果接近国际水平,作为新兴行业的建筑智能化行业已经成为充分竞争的行业。

  国际上本行业的技术领先者以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等大企业为主。20 世纪90 年代,这些公司作为楼宇自控设备的主要供应商,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在国内高端写字楼等领域的智能化工程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单一的楼宇机电设备控制发展到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综合集成,单一设备供应商的优势逐步丧失;同时,由于工程项目的地域性、人工成本、服务的便捷高效、文化环境等特殊性,这些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正迅速减少。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一些有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技术背景的国内企业逐步进入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参与竞争。目前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行业、具备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的有1,100 家左右,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但依靠自主创新能力、本土化、成本低廉和服务高效便捷等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这些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