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做假证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做假证怎么处理?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20-08-24 浏览:0
导读:在日常的民事诉讼中,证人需要给出合理且有法律依据的证据,不得随意编造,那么做假证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做假证怎么处理?跟着大律师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做假证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做假证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做假证怎么处理?

  1、民事诉讼,证人作假证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在民事诉讼中,如果证人作假证,可能会构成妨碍诉讼,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对其采取训诫、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在法院没有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对方当事人当然可以向法院提出,但最终由法院决定,且该决定不能复议、上诉。

  2、刑事诉讼中,证人作假证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在刑事诉讼中,如果证人作假证,会构成的伪证罪,构成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做假证怎么处理?

做假证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做假证怎么处理?

  做假证诬告被告,如果是民事纠纷,结果不严重,法院会对对方罚款、拘留。如果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法院会追究刑事责任。

证据的分类有哪些?

做假证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做假证怎么处理?

  1、按照证据的不同来源,可以将证据划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凡是来直接源于案件事实本身的证据材料为原始证据,凡是经过中间传抄、转述环节获取的证据材料即为传来证据。

  2、根据诉讼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系,可以将证据划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凡是能够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为直接证据;凡是只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某一个侧面或者某一个环节,需要与其它证据结合使用才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为间接证据。

  3、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划分为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凡是能够证明案件情况的事实是通过人的陈述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据为言词证据;凡是能够证明案件情况的事实是通过物品的外部形态特征或者记载的内容思想表现出来的证据为实物证据。

  4、根据是否为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提出的要证明的事实根据,可以将证据分为本证与反证。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