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专题新闻 >> 新闻详情

2024年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有何标准?

来源:专题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3-31 浏览:
导读:当员工在工作期间遭受工伤,他们有权在治疗和康复期间获得工资。这种工资被称为工伤津贴,其发放标准通常基于员工的原工资水平,并受到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

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有何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意味着,员工在工伤期间应得到的工资应等同于他们受伤前的工资,且不应扣除任何福利。此外,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但最长不超过24个月。

【相关法条】

1.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 同条第二款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对工伤鉴定结果不服,如何申请再次鉴定或复议?

如果你对工伤鉴定的结果不满意,你有权申请再次鉴定或复议。这是一个法定的权利,旨在确保公正和公平的工伤处理过程。首先,你需要理解,工伤鉴定是由专门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的,他们的评估基于你的伤情、医疗记录和其他相关证据。如果你认为这个结果不准确或者有误,你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 申请复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2. 提供新证据:如果你有新的医疗证据或者其他能够证明你伤情更严重的证据,可以一并提交。

3. 复议程序:如果你对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仍然不服,可以依据《行政复议法》向其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依据《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关法条】

1.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2. 《行政复议法》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法对工伤期间的工资发放有明确的规定,旨在保障工伤员工的基本生活和权益。如果遇到此类问题,员工有权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而雇主也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相应的工资。如有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解决。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法务为您解答了关于“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有何标准”的问题,如需更多法律帮助,请前往大律师网进行咨询。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