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林智敏律师
林智敏律师
特别推荐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6号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29层、10层

13570946906

擅长领域
经济犯罪
职务犯罪
网络犯罪
金融犯罪

林智敏律师介绍MORE...

林智敏律师 一、职务:合伙人、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一体化发展委员会委员 二、教育背景: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硕士 清华大学法......
服务优势
  • 专业专注

    多年律师执业经验拥有较高胜诉率
  • 团队协作

    集思广益资源互享大大提高办案效率
  • 贴心服务

    专属律师全程跟进客户问题耐心解答
  • 收费透明

    办案流程规范化收费项目公开透明
广东 - 广州

重拳整治非法贷款中介,企业主600万贷款被扣百万服务费

林智敏律师 时间:2025-08-12 浏览:60
导读:重拳整治非法贷款中介,企业主600万贷款被扣百万服务费......

重拳整治非法贷款中介,企业主600万贷款被扣百万服务费

 

一通陌生来电,几句低息承诺,让身处企业经营困境的吴某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却不料踏入了非法贷款中介设下的陷阱。这是近日北京监管部门公布的一起案例。


2023年,吴某接到贷款中介电话,对方询问其是否有资金缺口,并许诺可快速代办低息贷款。中介公司还再三保证,只需营业执照和身份证,他们会帮忙优化收入流水,代办业务仅收2个点的费用,银行贷款利率不超过5%。急需资金周转的吴某最终签了合同。

之后,非法中介通过转让空壳公司、先行垫资、虚构申贷材料等手段,帮吴某从银行获得了600余万元贷款。但贷款到账当天,中介就直接划走了近百万元“服务费”,吴某实际只拿到500万元左右

 

天价服务费:2个点的承诺变百万损失

贷款中介的承诺还在耳边,账户里的资金却瞬间大幅缩水。吴某原本预期的服务费是12万左右,结果实际被扣了近百万元,反差巨大。尽管经过多方努力,吴某追回了部分中介费用,但沉重的债务压力至今仍未解除。这一案例暴露了非法贷款中介如何利用企业主的资金困境实施欺诈。而在信贷市场面临“资产荒”的背景下,不少银行被迫下沉客户群体、放宽审核政策,这也给了非法中介可乘之机。

 

非法中介三大套路:金融黑灰产链条浮现

非法存贷款中介乱象已成为现阶段金融领域“黑灰产”的主要表现之一。北京金融监管局揭露了不法分子的三种常见套路:

虚假营销与低息诱惑是常用开场白。中介常以“与银行有合作”“内部渠道办理贷款”或直接冒充“XX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用“额度高、利率低”引诱消费者,可消费者最终付出的实际贷款成本往往远超预期。

违法包装骗贷针对特定人群。中介瞄准资质不足的小微企业或征信白户,协助其虚构工作单位、贸易合同、银行流水等申贷材料。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案件中,非法中介还与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让借款人成为收取少量报酬的“职业背债人”。

最恶劣的是“套路贷”犯罪。非法中介诱导借款人签订虚高借款合同,制造虚假银行流水痕迹,再通过设置违约陷阱、恶意垒高借款金额、虚假诉讼等手段非法占有借款人财物。

 

监管重拳出击:两个“严禁”切断黑灰产生命线

面对非法存贷款中介乱象,北京金融监管局已连续三年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今年更是加大力度,推出“强责任、全覆盖、严打击”的组合拳。

监管措施的核心是“两个严禁”:严禁银行机构与非法存贷款中介开展合作,严禁银行员工与非法存贷款中介内外勾结。这一规定直击非法中介存在的制度漏洞,从源头切断其生存土壤。

北京金融监管局还部署了全方位线索摸排,通过大数据分析、日常监管、机构报送等手段,全面排查辖区内疑似非法存贷款中介线索,科技手段的应用提高了打击的精准度和效率。

在打击措施上,监管局强调将形成央地协同共治合力,联动多部门深化源头治理与行刑衔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当局明确表示将“从严从快惩治银行‘内鬼’”,这对非法存贷款中介乱象形成了强力震慑。

 

消费者如何自保?监管提示“三不”原则

非法存贷款中介的危害已引发广泛关注。截至2025年8月11日,仅黑猫投诉平台就有7410条涉及“贷款中介”的投诉,这一数字足以说明非法中介活动的猖獗。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面对贷款诱惑需坚持“三不”原则:不轻信、不盲从、不侥幸。消费者要提高警惕,远离非法存贷款中介,珍惜个人信用,严守法律底线。

“职业背债人”表面是贷款主体,实则是中介机构、银行“内鬼”联手操控的“提线木偶”,深陷法律与金融风险。今年7月下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已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职业背债”陷阱。

消费者应通过银行正规渠道申请贷款,正规金融机构不会收取高额前置费用,也不会承诺包批贷款。对于任何声称“内部渠道”“特殊关系”的中介宣传,消费者都应保持高度警惕。

吴某的遭遇并非个例,黑猫投诉平台上7410条涉及“贷款中介”的投诉,背后是无数企业和个人因轻信“低息贷款”承诺而陷入债务困境的惨痛经历。

北京金融监管局的双“严禁”措施——严禁银行与非法中介合作、严禁银行员工与非法中介勾结,直指行业痛点。同时,监管科技手段也在升级,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非法中介线索,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切记“不轻信、不盲从”的警示至关重要。金融安全无小事,一次轻信可能带来长久的负担。

 


林智敏律师

广东 - 广州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林智敏律师个人站

联系电话:13570946906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